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李卿云 · 头豹分析师

    2023-10-29icon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击投诉
    行业分类:
    关键词:
    Header
    icon
    行业定义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滚压制得,作用是储存和释放能量,主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首次效率、安全性和循环性能。负极是电池中电势较低的一端,作为锂离子嵌入的载体,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选用有一定要求,如负极电位越负、电化学活性高、电化当量低、电解液中稳定、导电性好、资源丰富、便于制造等。
    icon
    行业分类
    硅基负极的理论比容量在300-4,000mAh/g之间,远高于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成本较高,优势在于能量密度极高,缺陷在于材料膨胀大,首次库伦效率低,且循环性能差。主要应用于高能量密度3C数码、电动工具及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icon
    行业特征
    当前硅基负极材料凭借高比容量优势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icon
    发展历程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目前已达到 3阶段

    icon
    产业链分析
    上游分析中游分析下游分析
    icon
    行业规模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规模

    暂无评级报告

    数据图表
    icon
    政策梳理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相关政策 6

    icon
    竞争格局
    47.98
    摘要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滚压制得,作用是储存和释放能量,主要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首次效率、安全性和循环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较长,涵盖行业较广,其中石墨化外协加工是产业链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石墨化工艺耗电量较高、成本占比大,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多地能耗管控收紧,石墨化产能释放及扩张均不及预期,出现供需缺口,价格屡创新高,未来中游负极材料企业一体化布局建设石墨化产能、实现自供将成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的有效途径。负极材料市场规模整体呈现高增长态势,2021年总出货量达72.0万吨,同比增速高达97.3%,预计2027年总出货量有望突破1,100万吨,2022-2027年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4.1%,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应用增长是其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两大重要驱动因素。但从历年负极材料出货量与需求量的比例来看,企业出货量约为市场需求量的1.3-1.8倍,若终端市场增长不及预期,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状况。

    shade

    成为会员,您可以查阅完整资料

    shade发展历程
    shade产业链分析
    shade行业规模
    shade政策梳理
    shade竞争格局
    shade企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