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qeweqweq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申请引用
    内容标题:光伏新能源
    引用内容:
    文字纠错
    提交成功
    首页 词条目录 词条详情
    光伏新能源
    申请引用

    全文引用

    郝芃凡
    头豹分析师
    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行业:
    能源、采矿业/能源设备与服务/能源设备与服务能源/石油天然气
    关键词:
    新能源光伏光伏发电
    行业定义
    光伏,即光伏发电,其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因资源分布广泛、技术不断优化、应用方式逐渐成熟等优势,有望成为装机量占比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是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
    行业分类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独立光伏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三大类。
    行业特征
    国家能源局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GW,同比增长59.3%。在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约700GW,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发展前景光明。
    发展历程

    光伏新能源行业

    目前已达到 3个阶段
    产业链分析
    行业规模
    从供给侧的角度看,中国光伏行业市场规模=新增装机量*初始全投资成本+累计装机量*电站运维成本
    数据图表
    政策梳理
    光伏新能源行业
    相关政策 5篇
    竞争格局
    根据CPI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其中,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1.4%,产量达5GW以上的组件企业有11家,预计2023年组件产量将超过433.1GW。中国是光伏组件的出口大国,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Top10出货量合计已超过240GW,同比增长60%左右,在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中的占比提升到90%以上。光伏组件行业CR5超过61%,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隆基绿能出货量超过45GW,位居行业首位;同时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稳居在前四名之内,和其他企业拉开较大差距。这四家企业在光伏组件行业属于头部企业行列,具有高组件出货量、高毛利率的特征,同时组件业务营业收入亦高于其他组件企业,属于光伏组件中的第一梯队。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电器的产能皆在10GW以上,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位于第二梯队。而通威、一道新能、英利能源、亿晶光电出货量皆在10GW以下,相对比一二梯队目前产能水平相对较小,其组件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亦处于较低水平。
    数据图表
    摘要
    中国政府提出“3060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促进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光伏因资源分布广泛、技术不断优化、应用方式逐渐成熟等优势,有望成为装机量占比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是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中国的光伏行业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组件的竞争格局中龙头行业引领作用较为明显,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行业集中度将有望进一步提升。2021年起,国家取消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光伏平价上网时代正式到来,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随着供需的不断提升,光伏行业市场规模也将有望进一步扩大。(该词条报告基于头豹教育云实习培训项目学员完成)
    光伏新能源行业定义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光伏,即光伏发电,其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光伏因资源分布广泛、技术不断优化、应用方式逐渐成熟等优势,有望成为装机量占比最大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是未来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
    光伏发电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
    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硅料、硅片等原料及其加工,中游主要为构建光伏电站所需的电池片、组件和部件,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的搭建、系统集成与运营。
    光伏新能源行业分类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分为独立光伏发电、并网光伏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三大类。
    按照建设方式不同分类
    光伏新能源分类
    独立光伏发电
    未与公共相联接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成,若要为交流负载供电,另外需要配置交流逆变器。独立光伏电站可应用于边远地区的村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以及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
    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和不带蓄电池的两种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主要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分布式光伏发电
    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光伏发电供电系统,用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光伏新能源行业特征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国家能源局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GW,同比增长59.3%。在政策的推动下,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约700GW,成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发展前景光明。
    1
    盈利模式独特
    发电收入与初始建造成本构成主要运营盈利框架
    收入端看,发电收入叠加各种利好构成光伏主要营业收入。其中发电收入可拆解为发电量和电价,从量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受地区日照时长客观因素影响,一定资源区内对盈利情况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受装机容量主观因素影响,设备安装相对灵活,对盈利情况影响较为显著;从价的角度来看,光伏从补贴走向平价上网,加上一系列政策利好消息的支持都将增厚盈利。从成本端看,主要反映在与初始建造相关的折旧费用上,需要长期的技术推动来增厚盈利。
    2
    发展前景光明
    在政策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业逐步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3060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这一目标的提出,促进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随着一系列电价、补贴和消纳政策的更改和出台,技术的优化升级,使光伏产业成功的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3
    需求水平提升显著
    国内国外各类光伏需求显著提升,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层面受俄乌战争影响,俄罗斯断供欧洲天然气,欧洲光伏需求呈高走态势发展,在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联合国SDGs等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国开始发展光伏发电。从中国层面十四五规划及各类政策的指引下,集中式光伏项目及基地建设将快速发展。
    光伏新能源发展历程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从1973年至今,中国光伏行业共经历了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目前光伏已经成为了世界能源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光伏发电行业发电成本持续大幅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光伏当年新增装机发电成本预计将低于0.3元/kWh,在所有发电新增装机中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发电成本相比当前预计约下降50%和70%,达到0.2元/kWh和0.13元/kWh。中国的光伏行业已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启动期
    1973-2004

    在70年代,中国太阳能电池技术从航空领域向民用领域过渡,逐渐在宁波、开封等地建立民用太阳电池厂;1996年,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1997年,开始实施“中国光明工程”。

    人们经历了三次石油危机后,逐渐意识到需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变革。这一阶段太阳能产业初步建立,但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

    高速发展期
    2005-2012

    中国政府于2006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7年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一系列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做出指示;2009年,中国颁布政策《金太阳工程》支持和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低碳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光伏装机大幅扩张,一大批光伏企业创立并走向上市。

    成熟期
    2013-2023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电站”二分法,并分类制定电价和补贴政策,同期发布了“国五条”政策,推进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迈入“黄金时代”;2019年,中国政府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

    政策支持下,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具备巨大的降本增效驱动力。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业链逐渐成熟,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4]
    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雪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雪球,国家发改委能源所
    光伏新能源产业链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光伏产业链上游包括硅料、硅片等原料,中游主要为构建光伏电站所需的电池片、组件和部件,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的搭建、系统集成与运营。其中上游产品是中游组件和部件的原材料,中游组件和部件为下游构建光伏电站提供应用基础。
    上游代表性参与方有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游代表性参与方有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下游代表性参与方有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
    受供需关系影响,上游原料价格呈上升趋势,从而挤压中下游环节的盈利空间。但随着原料供应的增长,和需求的不断扩大,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将会得到优化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硅料行业集中度高,2021年协鑫科技公司、通威股份、新特能源、保利协鑫和东方希望共5家中国企业占据了国内85.23%的有效产能。在原料供应紧缺的影响下,整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呈上行趋势在产业链中占据主要利润。2022年硅料环节量利齐升,主要企业营收同比高增189%,毛利率74%,同增近10%。受价格传导影响,硅棒、硅锭、硅片价格也随之上升。但随着硅料供应的大幅增长,上游将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从而导致价格下滑的现象。2022年中国硅料产量82.7万吨,同比提升64%;预计2023年中国硅料产量有望达到124万吨,同比增速约50%。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说明
    电池是中游组件中最重要构成部分,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中国电池片总产量的53.9%,其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电池库存周期短,受上游成本压力影响,利润空间受挤压。电池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中游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光伏组件出口最主要的国家之一,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同比增长59%,同期出口量占整体产量约53%,创历年最高。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说明
    光伏电站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由电池组件和蓄电池组成的主力电源系统,控制器和逆变器组成的控制保护系统,以及负载作为系统终端。其中逆变器行业CR5约为65%,行业集中度较高,但整体行业参与者众多,厂商之间竞争激烈,利润率被拉低。此外,受上游硅料涨价影响,下游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了利润空间。随着产业链利润优化,下游需求不断扩大,叠加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光伏装机量将不断提升,分布式电站占比也将逐年上升。截止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5,29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展较为突出,年新增装机约2,920万千瓦,约占光伏新增装机的55%。据CPIA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95-120GW。
    光伏新能源行业规模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供给侧的角度看,中国光伏行业市场规模=新增装机量*初始全投资成本+累计装机量*电站运维成本
    需求侧的角度看,中国光伏行业市场规模=大型地面电站发电量*LCOE+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LCOE
    量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达87.41GW,同比增加59.3%,累计装机量达到392.6GW;预计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超过95GW,累计装机有望超过487.6GW。全年光伏发电量为42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8%,约占全年总发电量的4.9%。2022年,大型地面电站占比为41.5%,分布式电站占比为58.5%。但随着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新增装机中,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占比将重新超过分布式,两者的比重约为59%和41%。
    价的角度来看,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2021年起,国家取消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光伏平价上网时代正式到来,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从需求侧的角度看,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LCOE分别为0.18、0.22、0.28、0.34元/kWh。2022年,全投资模型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 LCOE分别为0.18、0.21、0.27、0.32元/kWh。预计2023年,全投资模型下地面光伏电站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LCOE分别为0.17、0.20、0.26、0.31元/kWh。全投资模型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1800小时、1500小时、1200小时、1000小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的LCOE为0.17、0.19、0.25、0.29元/kWh。从供给侧的角度看,价的角度主要包括初始全投资成本和电站运维成本。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初始全投资成本,2022年,中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成本为4.13元/W左右,预计2023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新建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效率稳步提升,整体系统造价将显著降低,光伏系统初始全投资成本可下降至3.79元/W。2022 年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为3.74元/W,2023年预计下降至3.42元/W。电站运维成本,2022年,分布式光伏系统运维成本为0.048元/(W·年),集中式地面电站为0.041元/(W·年),较2021年小幅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地面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系统的运维成本将略有下降,预计2023年,分布式光伏系统运维成本为0.047元/(W·年),集中式地面电站为0.040元/(W·年)。
    中国光伏市场规模,2022-2027E
    CPIA,头豹研究院
    下载原始数据
    中国光伏行业市场规模=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初始全投资成本+中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中国光伏电站运维成本
    [6]
    2:36氪(引用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36氪(引用国家能源局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光伏新能源政策梳理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政策名称
    《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
    颁布主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生效日期
    2022-08
    影响
    4
    政策内容
    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中国光伏市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创新进步,规范行业秩序;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交流,加强系统对接;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支持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坚持统筹发力,加强宣传引导。
    政策解读
    有利于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优化建立中国光伏大产业大市场,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政策性质
    规范类政策
    政策名称
    《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颁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效日期
    2021-06
    影响
    4
    政策内容
    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
    政策解读
    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促进光伏行业产业链成熟与发展。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合理引导投资、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有利于推动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政策名称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颁布主体
    国务院
    生效日期
    2021-10
    影响
    5
    政策内容
    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政策解读
    有利于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颁布主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
    生效日期
    2022-01
    影响
    5
    政策内容
    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
    政策解读
    有利于促进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
    颁布主体
    能源局综合司
    生效日期
    2021-09
    影响
    3
    政策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试点县(市、区)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政策解读
    该政策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试点县(市、区)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有利于推动光伏行业发展。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光伏新能源竞争格局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根据CPI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组件产量达到288.7GW,同比增长58.8%。其中,排名前五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61.4%,产量达5GW以上的组件企业有11家,预计2023年组件产量将超过433.1GW。中国是光伏组件的出口大国,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Top10出货量合计已超过240GW,同比增长60%左右,在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中的占比提升到90%以上。光伏组件行业CR5超过61%,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隆基绿能出货量超过45GW,位居行业首位;同时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稳居在前四名之内,和其他企业拉开较大差距。这四家企业在光伏组件行业属于头部企业行列,具有高组件出货量、高毛利率的特征,同时组件业务营业收入亦高于其他组件企业,属于光伏组件中的第一梯队。阿特斯、东方日升、正泰电器的产能皆在10GW以上,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位于第二梯队。而通威、一道新能、英利能源、亿晶光电出货量皆在10GW以下,相对比一二梯队目前产能水平相对较小,其组件相关业务营业收入亦处于较低水平。
    组件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处于中游,需要通过接收下游各类需求传递给供给端不断实现供需匹配,是融合优化上下游技术的重要环节。隆基、天合、晶科、晶澳一直稳居前四,2022年全球出货量合计约170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2/3左右,与其他企业拉开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龙头企业在市场方面的引领作用十分明显。随着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在成本、规模、资金等方面的经营要求不断提高,行业壁垒逐渐上升。预计2023年,这4家企业的组件出货量将超过240GW,随着龙头企业逐渐完成一体化,组件市场在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上市公司速览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
    总市值
    2.5千亿元
    2542亿元
    营收规模
    283.2亿元
    2,831,877.27万元
    同比增长(%)
    52.35
    毛利率(%)
    17.91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688599)
    总市值
    1.5千亿元
    1500亿元
    营收规模
    213.2亿元
    2,131,899.38万元
    同比增长(%)
    39.59
    毛利率(%)
    17.95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688223)
    总市值
    1.2千亿元
    1207亿元
    营收规模
    231.5亿元
    2,315,274.74万元
    同比增长(%)
    57.70
    毛利率(%)
    13.79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459)
    总市值
    1.6千亿元
    1566亿元
    营收规模
    204.8亿元
    2,048,031.78万元
    同比增长(%)
    66.23
    毛利率(%)
    19.11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00118)
    总市值
    303.0亿元
    303亿元
    营收规模
    67.8亿元
    677,694.40万元
    同比增长(%)
    25.18
    毛利率(%)
    12.39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600438)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332.4亿元
    3,324,459.27万元
    同比增长(%)
    34.67
    毛利率(%)
    43.15
    光伏新能源企业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1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688599】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216758.7415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常州市
    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法人
    高纪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11608131455L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1997-12-26
    品牌名称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类型
    科创板
    经营范围
    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制造、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及系统装置安装;多晶铸锭、单晶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的制造;太阳能、光能技术开发;销售自产产品;从事多晶硅、机械设备、太阳能光伏电站设备及系统集成装置、储能及光伏应用系统的进出口和批发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从事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和经营(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开展经营);从事上述业务的相关咨询服务;太阳能发电;储能及光伏应用系统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技术服务;光伏产品的检测服务(凭实验室认可证书所列检测服务项目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财务指标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Q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
    -
    1.06
    0.82
    1
    0.94
    -
    -
    -
    资产负债率(%)
    75.355
    69.1926
    59.3274
    65.2014
    65.5628
    71.414
    67.996
    70.959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
    15.7772
    -4.2225
    -6.9144
    26.1399
    51.201
    91.212
    39.59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
    63.9477
    70.3304
    73.3526
    54.4078
    50
    45
    58
    流动比率
    1.239
    1.3398
    1.2748
    1.1452
    1.1679
    1.194
    1.111
    1.257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145
    0.12
    2.32
    2.98
    1.4495
    0.53
    4.25
    -0.411
    毛利率(%)
    19.0633
    17.1343
    15.2945
    17.3863
    15.9732
    -
    -
    -
    流动负债/总负债(%)
    77.709
    79.3897
    83.8698
    81.9883
    81.1102
    77.241
    89.816
    78.444
    速动比率
    0.699
    0.6124
    0.7901
    0.7691
    0.7615
    0.83
    0.771
    0.857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
    -
    1.5851
    1.7212
    2.1248
    3.0046
    3.307
    4.794
    1.787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
    -
    -
    8.2895
    28.6028
    -
    -
    -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
    -
    -
    -30.1781
    13.7927
    -
    -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6.01
    4.61
    5.05
    5.53
    8.94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37
    0.32
    0.36
    0.64
    0.87
    1.72
    0.81
    净利率(%)
    2.3463
    2.2474
    2.286
    3.0111
    4.1918
    4.1591
    4.2945
    8.6419
    总资产周转率(次)
    -
    0.7053
    0.7529
    0.7057
    0.7168
    0.815
    1.108
    0.216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
    -
    -
    9.9009
    17.4299
    -
    -
    -
    每股公积金(元)
    -
    0.234
    5.1965
    5.252
    5.3971
    5.5522
    7.9258
    7.9392
    存货周转天数(天)
    -
    195.9397
    146.9328
    102.9395
    92.75
    94
    77
    110
    营业总收入(元)
    225.94亿
    261.59亿
    250.54亿
    233.22亿
    294.18亿
    444.80亿
    850.52亿
    213.19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
    0.0052
    0.3266
    0.5831
    0.9736
    1.624
    2.9684
    3.7819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37
    0.32
    0.36
    0.64
    0.87
    1.71
    0.8
    归属净利润(元)
    4.79亿
    5.42亿
    5.58亿
    6.41亿
    12.29亿
    18.04亿
    36.80亿
    17.68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
    -
    0.47
    0.32
    0.35
    0.58
    0.75
    1.62
    0.796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
    0.145
    0.12
    2.32
    2.98
    1.4495
    0.53
    4.25
    -0.411
    竞争优势
    产品质量高:天合光能是第一家拿到UL客户测试数据程序认证证书的光伏公司。通过最顶尖研发实验室进行的200余项内部测试,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天合光能连续四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评为“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成为唯一一家连续五年获参评专家全票认可的光伏组件品牌。天合光能与TUV莱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建衡认证中心、UL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竞争优势2
    创新能力强:天合光能以创新为主题发展战略。2022年8月24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Vertex至尊高效N型单晶硅组件,基于66片210mm×210mm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权威第三方TÜV北德测试认证,组件窗口效率均达到24.24%,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i-TOPCon电池组件窗口效率新的世界纪录。2022年7月5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210mm×210mm高效PERC电池,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4.5%,创造了大面积210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25次打破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输出世界纪录引领太阳能技术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4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50%。
    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600438】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450154.8184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成都市
    行业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法人
    刘舒琪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000207305821R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1995-12-08
    品牌名称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类型
    A股
    经营范围
    (以下范围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饲料加工;水产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食品制造业;兽用药品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燃气、太阳能及类似能源家用器具制造;计算机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上经营项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渔业、畜牧业;畜牧服务业、渔业服务业;兽药经营;太阳能发电;电力供应;电气安装;工程设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环境治理业;商品批发和零售;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进出口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财务指标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Q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
    1.01
    1.02
    0.94
    0.77
    0.77
    0.74
    0.85
    -
    -
    -
    资产负债率(%)
    61.151
    57.6054
    44.8494
    46.3569
    60.4335
    61.3673
    50.9059
    52.797
    49.571
    48.219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1.4422
    -8.6293
    11.243
    24.9242
    5.5306
    36.3896
    17.6944
    43.644
    119.686
    34.674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7.6581
    0.5597
    39.0687
    96.3498
    0.5105
    30.5052
    36.9455
    -
    -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8.4634
    10.1991
    8.5312
    9.4317
    12.7889
    13.6013
    11.1648
    11
    9
    13
    流动比率
    1.0353
    0.9142
    0.9877
    0.7942
    0.4662
    0.7702
    1.1435
    1.014
    2.077
    2.45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7094
    1.2455
    0.6263
    0.751
    0.7984
    0.6072
    0.672
    1.692
    9.733
    0.499
    毛利率(%)
    11.3424
    13.3783
    15.7326
    19.4168
    18.915
    18.6902
    17.0856
    -
    -
    -
    流动负债/总负债(%)
    79.9961
    76.8526
    82.5353
    78.4949
    80.6589
    62.1012
    68.4252
    60.866
    50.497
    45.443
    速动比率
    0.6395
    0.569
    0.6546
    0.4918
    0.3309
    0.5615
    0.9336
    0.813
    1.774
    2.054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
    5.8575
    5.5681
    7.4463
    8.6966
    6.3438
    6.2888
    6.6888
    10.764
    22.07
    5.589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41.1974
    -49.9956
    -23.5399
    -23.9195
    -31.1189
    -19.9181
    -3.2254
    -
    -
    -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99.9966
    -111.065
    -84.1955
    -33.08
    -49.7392
    -67.3197
    -47.9934
    -
    -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14.29
    13.8
    14.38
    16.07
    14.43
    16.14
    16.13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0.403
    0.4053
    0.3218
    0.5183
    0.52
    0.6786
    0.8581
    1.8234
    5.7149
    1.9108
    净利率(%)
    2.1888
    2.4261
    4.9006
    7.8247
    7.3761
    7.1424
    8.4043
    13.7692
    22.7302
    32.9224
    总资产周转率(次)
    2.6762
    2.2951
    1.5195
    1.1114
    0.86
    0.8805
    0.7959
    0.833
    1.222
    0.216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99.7572
    -104.7449
    -68.8932
    -34.388
    -51.518
    -50.5873
    -88.1419
    -
    -
    -
    每股公积金(元)
    0.5568
    0.5563
    1.4753
    1.4682
    1.4714
    1.461
    3.5778
    3.5783
    3.5861
    3.5822
    存货周转天数(天)
    28.1997
    28.6312
    22.7214
    26.9491
    27.0364
    23.5878
    25.4847
    33
    34
    60
    营业总收入(元)
    154.09亿
    140.79亿
    208.84亿
    260.89亿
    275.35亿
    375.55亿
    442.00亿
    634.91亿
    1424.23亿
    332.45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1147
    1.282
    0.472
    0.8896
    1.2248
    1.7043
    2.0141
    3.4532
    7.964
    9.8746
    稀释每股收益(元)
    0.403
    0.4053
    0.3218
    0.5183
    0.52
    0.6558
    0.8466
    1.8234
    5.4889
    1.7866
    归属净利润(元)
    3.29亿
    3.31亿
    10.25亿
    20.12亿
    20.19亿
    26.35亿
    36.08亿
    82.08亿
    257.26亿
    86.01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
    0.3787
    0.3811
    0.2572
    0.5053
    0.4918
    0.5961
    0.5729
    1.8852
    5.8973
    1.889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
    0.7094
    1.2455
    0.6263
    0.751
    0.7984
    0.6072
    0.672
    1.692
    9.733
    0.499
    竞争优势
    产业链完善: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及高效组件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光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拥有领先的规模、技术、成本、质量优势。通威在全球市场占比中高达25%到30%,单月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竞争优势2
    创新能力强:2021年光伏技术中心重点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如TOPCon、HJT)量产导入过程中的跨板块链接和集成工作,着力深化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对行业跨代技术、前沿技术(包括 HBC、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光伏+储能等技术)的跟进、研究和开发。高纯晶硅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至“第七代永祥法”,独创的“反应精馏法”,N型单晶90%以上,达到电子级晶硅水平。截至2021年末,累计申请专利 493 件,获得授权专利 342 件。
    3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012】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541295.2708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西安市
    行业
    批发业
    法人
    李振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167101813521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2000-02-14
    品牌名称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类型
    A股
    经营范围
    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商品进出口业务;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发及工程总承包;光伏电站系统运行维护;LED照明灯具、储能节能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售后服务;合同能源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财务指标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Q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
    0.75
    0.66
    0.65
    0.67
    0.81
    0.81
    -
    -
    -
    -
    资产负债率(%)
    49.4125
    44.6186
    47.3534
    56.6833
    57.5767
    52.2885
    59.379
    51.31
    55.391
    54.18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61.3783
    61.5967
    93.8872
    41.904
    34.3799
    49.6181
    65.919
    48.273
    60.032
    52.355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313.8539
    77.2505
    197.359
    130.3802
    -28.2383
    106.3966
    -
    -
    -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36.3702
    67.0691
    62.5695
    68.4853
    67.8528
    44.8034
    37
    34
    24
    32
    流动比率
    1.3103
    1.703
    1.8666
    1.5338
    1.5392
    1.5177
    1.279
    1.387
    1.5
    1.4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6709
    0.2055
    0.2683
    0.6228
    0.4204
    2.1628
    2.92
    2.277
    3.214
    -0.439
    毛利率(%)
    17.0055
    20.368
    27.4844
    32.2721
    22.2485
    28.9022
    -
    -
    -
    -
    流动负债/总负债(%)
    80.0179
    83.0145
    71.0598
    66.2039
    65.158
    79.3954
    82.812
    84.758
    78.303
    78.105
    速动比率
    0.745
    1.1989
    1.5049
    1.2157
    1.1343
    1.1714
    1.013
    1.055
    1.181
    1.12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
    5.3623
    6.252
    10.5582
    13.6368
    7.0762
    11.2308
    11.641
    9.803
    12.484
    2.567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23.8713
    180.1946
    43.0404
    20.694
    56.6898
    18.9009
    -
    -
    -
    -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33.087
    164.0528
    89.9702
    31.522
    125.4006
    19.0169
    -
    -
    -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9.48
    11.81
    21.77
    30.14
    16.71
    23.93
    -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0.55
    0.31
    0.86
    1.81
    0.93
    1.47
    2.27
    1.69
    1.95
    0.48
    净利率(%)
    8.1137
    8.7562
    13.4517
    21.6926
    11.673
    16.8924
    15.9384
    11.2116
    11.4442
    12.8052
    总资产周转率(次)
    0.6609
    0.714
    0.7849
    0.6286
    0.6062
    0.6648
    0.743
    0.873
    1.087
    0.2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35.8549
    113.5415
    88.703
    31.7258
    125.6183
    21.7396
    -
    -
    -
    -
    每股公积金(元)
    2.8168
    1.4351
    2.6964
    2.7249
    1.6607
    2.7736
    2.7735
    2.5603
    1.5912
    1.607
    存货周转天数(天)
    110.8374
    100.6486
    59.1483
    58.3733
    70.1536
    81.874
    78
    71
    55
    81
    营业总收入(元)
    36.80亿
    59.47亿
    115.31亿
    163.62亿
    219.88亿
    328.97亿
    545.83亿
    809.32亿
    1289.98亿
    283.19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2.0789
    0.7149
    1.344
    2.9573
    2.8575
    3.3672
    5.1311
    5.0081
    5.2023
    5.6822
    稀释每股收益(元)
    0.55
    0.31
    0.85
    1.79
    0.92
    1.47
    2.26
    1.69
    1.95
    0.48
    归属净利润(元)
    2.94亿
    5.20亿
    15.47亿
    35.65亿
    25.58亿
    52.80亿
    85.52亿
    90.86亿
    148.12亿
    36.37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
    0.5
    0.31
    0.83
    1.76
    0.85
    1.42
    2.16
    1.64
    1.9
    0.4737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
    0.6709
    0.2055
    0.2683
    0.6228
    0.4204
    2.1628
    2.92
    2.277
    3.214
    -0.439
    竞争优势
    研发能力强:隆基拥有硅片、电池、 组件及解决方案研发中心,与新南威尔士大学、浙江大学国家硅材料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技术交流,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并荣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测试,P型和N型TOPCon转换效率分别达25.02%和25.21%,P型和N型HJT技术转换效率分别达25.47%和26.50%,刷新世界效率纪录。2022年研发投入达71.41亿元,共有4036名研发人员,累积获得专利2132项。
    竞争优势2
    品牌价值高: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发布的“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隆基绿能品牌价值达614.16亿元,品牌强度917,居中国光伏行业首位。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06GW,连续9年稳居全球单晶硅片出货量第一;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连续三年出货量和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
    [11]
    4: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头豹知识共创平台

    为各行业权威专家提供知识付费平台

    为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解答服务

    找专家解答
    成为认证专家
    1
    行业定义
    2
    行业分类
    3
    行业特征
    4
    发展历程
    5
    产业链分析
    6
    行业规模
    7
    政策梳理
    8
    竞争格局
    9
    企业分析
    正在加载...
    1
    2
    3
    4
    5
    6
    7
    8
    9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