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关闭验证

人机验证

拖动滑块使图片为正

图片加载中...
刷新验证刷新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开通企业VIP,下载完整内容

    企业VIP,享免费下载

    尊享VIP购买,享半价优惠

    申请引用
    内容标题: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引用内容:
    文字纠错
    投诉
    首页 词条目录 词条详情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申请引用

    全文引用

    申请引用

    收藏

    吴言松
    吴言松·头豹分析师
    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行业:
    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行业定义
    汽车主转向装置包括人力转向,助力转向和全动力转向。电动转向系统属于助力转向系统,转向能源是电力,在不同驾驶情况下,通过电力为驾驶员提供助力。EPS系统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利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协助驾驶者进行动力转向。一般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蓄电池电源所构成。电动转向器的转向助力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且无须装置液压泵、油管、齿条上的液压活塞及密封的齿条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前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主流。
    行业分类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转向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齿条助力式(R-EPS)和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C-EPS适用于小型汽车,成本低,P-EPS适用于负荷中等的轻型轿车,R-EPS适用于高级轿车或货车。线控转向SBW安全性更高,空间占用更小,将成为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行业特征
    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高,汽车转向产品逐步向自主品牌中高端汽车渗透,外资品牌厂商(外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境内合资设立或独资设立,使用外方品牌的厂商)及自主品牌厂商(源于中国境内的,主要研发生产在中国并逐渐形成自主品牌的本土厂商)相互竞争、相互渗透,自主品牌厂商逐渐壮大,主流产品技术成熟,行业壁垒较高。
    发展历程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

    目前已达到 4个阶段
    产业链分析
    行业规模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规模
    暂无评级报告
    SIZE数据
    政策梳理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
    相关政策 9篇
    竞争格局
    中国汽车转向行业呈现出外资品牌厂商(外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境内合资设立或独资设立,使用外方品牌的厂商)及自主品牌厂商(源于中国境内的,主要研发生产在中国并逐渐形成自主品牌的本土厂商)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格局。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自主品牌伴随着研发技术实力、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的提升,在该领域的渗透率亦在逐步提高。目前中国汽车转向行业仍以外资为主导,国际企业仍掌握超75%的市场份额。
    数据图表
    摘要
    EPS系统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利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协助驾驶者进行动力转向。一般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ECU以及蓄电池电源所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前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主流。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分为转向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齿条助力式(R-EPS)和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四种。C-EPS适用于小型汽车,成本低,P-EPS适用于负荷中等的轻型轿车,R-EPS适用于高级轿车或货车。2017年以来,EPS系统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率越来越高,2022年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已达98%。中国EPS乘用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36.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6.74亿元,增长率为8.87%。基于前几年市场数据,综合预测未来2023年-2027年市场总体增长率将保持在约11.85%左右,2027年中国乘用车EPS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1.93亿元。相比于EPS系统,线控转向SBW安全性更高,空间占用更小,将成为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该词条由四川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吴言松于2023年8月撰写完成)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定义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汽车主转向装置包括人力转向,助力转向和全动力转向。电动转向系统属于助力转向系统,转向能源是电力,在不同驾驶情况下,通过电力为驾驶员提供助力。EPS系统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利用电动机产生动力协助驾驶者进行动力转向。一般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蓄电池电源所构成。电动转向器的转向助力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且无须装置液压泵、油管、齿条上的液压活塞及密封的齿条罩。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目前已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的主流。
    [1]
    1:浙江世宝招股书,国家行业标准,浙江世宝A股股票募集书
    浙江世宝招股书,国家行业标准,浙江世宝A股股票募集书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分类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四种:转向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齿条助力式(R-EPS)和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C-EPS适用于小型汽车,成本低,P-EPS适用于负荷中等的轻型轿车,R-EPS适用于高级轿车或货车。线控转向SBW安全性更高,空间占用更小,将成为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EPS系统分类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分类
    转向柱助力式(C-EPS)
    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CEPS)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转向扭矩及位置传感器将电子系统(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和助力机构与转向管柱集成。
    小齿轮助力式(P-EPS)
    单小齿轮式EPS(SPEPS)集成了电动助力与转向装置齿轮轴。SPEPS的设计与CEPS媲美,也为整车制造商提供了更宽敞的布置空间、降低对横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减少通过管柱和中间轴装配中产生的扭力柔度。
    齿条助力式(R-EPS)
    R-EPS是齿条轴式电动助力方向机的简称,也是EPS多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其结构形式为一端是齿轮齿条啮合的传动方式,另一端是滚珠丝杆(循环球式)的传动方式,该结构形式的优点是整体结构紧凑,电机布置灵活且功率可以做得更大,丝杆丝母传动效率高,推力大,是前轴较重以及档次较高车型的首选
    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
    DP-EPS是双小齿轮电动助力方向机的简称,是电动助力(EPS)的多种结构形式之一,其基本原理同P-EPS类似,不同之处就是输入端(传感器)与电动助力部分是分开的,这样的好处就是电机的布置更灵活,且电机的功率也可以做得更大,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动助力端齿轮轴和齿条的齿形参数,以获得更理想的助力特性。
    [2]
    1:https://www.chinese.nexteer.com/electric-power-steering/pinion-assisted-eps/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nfelite.com/cn/ProductInfo.aspx?Id=10240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株洲易力达官网,耐世特官网
    株洲易力达官网,耐世特官网
    [3]
    1:http://nfelite.com/cn/ProductInfo.aspx?Id=10240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s://www.chinese.nexteer.com/electric-power-steering/pinion-assisted-eps/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株洲易力达官网,耐世特官网
    株洲易力达官网,耐世特官网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特征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高,汽车转向产品逐步向自主品牌中高端汽车渗透,外资品牌厂商(外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境内合资设立或独资设立,使用外方品牌的厂商)及自主品牌厂商(源于中国境内的,主要研发生产在中国并逐渐形成自主品牌的本土厂商)相互竞争、相互渗透,自主品牌厂商逐渐壮大,主流产品技术成熟,行业壁垒较高。
    1
    主流产品技术成熟,自主品牌厂商逐渐壮大
    在乘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的制造技术亦逐步成熟,但在中大型、高端乘用车的下游整车应用领域方面,自主品牌转向系统市场占有率、产品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厂商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自主品牌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的自主开发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具备了商用车及经济型轿车转向系统零部件同步开发能力。在商用车领域,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液压循环球转向器等产品的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并且部分厂商在商用车电动助力、电液助力等方面已经率先实现量产,具有相当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在乘用车领域,中国自主品牌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的制造技术亦逐步成熟,其产品已经普遍应用于紧凑型乘用车,但在中大型、高端乘用车的下游整车应用领域方面,自主品牌转向系统市场占有率、产品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厂商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
    2
    中国汽车转向产品逐步向自主品牌中高端汽车渗透
    中国部分优秀的汽车转向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优势在细分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对进口产品逐步形成替代,不断提高对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供货能力,抢占中国市场。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发展自主品牌也成为了中国各大汽车集团发展的战略重心,自主品牌汽车正快速成长起来,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汽车制造工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部分综合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的自主整车品牌推出的中高端车型逐步被大众认可;同时,中国汽车转向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技术积累,在与自主整车品牌合作过程中成为了长期合作伙伴。中国部分优秀的汽车转向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优势在细分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对进口产品逐步形成替代,不断提高对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供货能力,抢占中国市场。中国汽车转向企业的转向产品将随着自主品牌整车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渗透,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3
    汽车转向行业头部效应日趋明显
    下游客户对汽车转向供应商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实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下游汽车整车厂客户对汽车转向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部分技术实力较强、资金实力雄厚的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而一些技术水平较低,资本实力较弱的生产厂商将逐步退出市场或被其他生产厂商兼并,行业逐步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在产业升级,尤其是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当前,行业内优势企业将面临规模化发展的机遇。
    4
    行业壁垒较高
    客户认证壁垒,研发技术壁垒,人才队伍壁垒,产品定制化壁垒,资金壁垒等
    1.客户认证壁垒:首先,公司需要通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获得该认证需1-2年时间;其次,在满足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后,还需满足整车制造企业的特殊标准和要求,具备客户认可的研发实力、工艺水平、制造能力、产品性能、过程控制等多方面的认定,认证成功后才可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最后,新项目产品还需经过竞价、研发、试样、小批量生产到批量生产等多个阶段。整个认证过程较为严苛,从合格供应商认证到实现产品量产,一般需要2-3年时间。行业新进入企业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与较大的资金成本,方能通过相应的质量体系、客户及产品的认证。2.研发技术壁垒:整车厂商在为其产品选择配套供应商时,往往要求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具有定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并对开发周期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求企业有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此外,由于转向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整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对产品性能、可靠性的要求较高,从而对生产厂商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3. 人才壁垒:一方面,人才队伍要经过众多量产项目的历练才能形成;另一方面,缺少人才队伍又会限制行业新进入者获取量产项目的能力。因此一支稳定成熟的人才队伍对汽车转向行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4.产品定制化壁垒:转向系统产品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与整车耦合程度较高,通常在新车型的研发伊始就深度介入,与整车企业同步推进产品研发,确保新车型的整体性能。由于在尺寸、参数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定制化,转向系统产品供应商与整车企业通常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车型量产后,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汽车转向供应商。5.资金壁垒:汽车转向行业在产品研究开发、实验室建设、产品建设升级、样品试制、原材料采购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优良的现金流表现与持续的融资能力,将构成行业的资金壁垒。
    [4]
    1: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中国汽车系统股份公司年报
    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中国汽车系统股份公司年报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发展历程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汽车转向行业的发展是以关键部件转向器的变化为主,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变化。20世纪中叶,在多种类型转向器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形成了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其以传动效率高、操作轻便、性能比较可靠逐渐成为主导产品,配套于当时的各种车型。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促使了以大众捷达轿车为代表的省油型乘用车的出现,该类型乘用车采用前驱动方式,使得适用于乘用车的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有了用武之地;此外,主要配套商用车的液压循环球转向器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后一段时期,随着液压助力系统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普及应用,液压循环球转向器及液压助力齿轮齿条转向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伴随技术的进步,转向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研制出电控技术与传统液压助力模式相结合的、操控性能更好的电控液压齿轮齿条转向器,并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20世纪末,随着新能源及经济型汽车的开发及推广,适用于新能源及经济型轿车的齿轮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研发成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基于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转向系统。近年来,在节能环保要求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积分政策等严格油耗政策逐渐出台,整车厂商节油降耗压力进一步增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为传统燃油汽车节省燃料消耗3-5%,相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还具有随速转向、主动回正等功能,具备燃油经济性和更好驾驶体验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渗透率得到了快速提升。此外,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后,由于没有了传统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转向系统在基于减重、节约空间及成本的基础上均会考虑采用电动助力系统,依靠电机提供的辅助扭矩提供转向助力,帮助汽车在低速驾驶时更加轻松,在高速时操控更加精准。目前,液压循环球转向器、智能电液循环球转向系统及智能电动循环球转向系统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包括卡车、客车、工程车辆等,其中液压循环球转向器的比例最高;基于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转向系统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包括轿车、多功能乘用车等,其中EPS比例最高,2022年,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已达98%
    萌芽期
    1950~1970

    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20世纪中叶,在多种类型转向器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形成了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其以传动效率高、操作轻便、性能比较可靠逐渐成为主导产品,配套于当时的各种车型。

    传动效率高、操作轻便、性能比较可靠逐渐成为主导产品,配套于当时的各种车型。

    启动期
    1970~1990

    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液压循环球转向器。第一次石油危机促使了以大众捷达轿车为代表的省油型乘用车的出现,该类型乘用车采用前驱动方式,使得适用于乘用车的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有了用武之地;此外,主要配套商用车的液压循环球转向器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液压助力系统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普及应用,液压循环球转向器及液压助力齿轮齿条转向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高速发展期
    2000~2010

    齿轮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20世纪末,随着新能源及经济型汽车的开发及推广,适用于新能源及经济型轿车的齿轮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PS”)研发成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基于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为传统燃油汽车节省燃料消耗3-5%,相比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还具有随速转向、主动回正等功能,具备燃油经济性和更好驾驶体验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渗透率得到了快速提升。

    震荡期
    2010~2023

    基于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转向系统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包括轿车、多功能乘用车等,其中EPS比例最高。

    2020年,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已达96.4%。

    [5]
    1: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产业链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汽车转向系统上游为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主要包括ECU、方向盘、转向管柱、中间轴、转向器、转向拉杆、转向节等零部件。上游代表企业有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吉林世宝、耐世特等。汽车转向系统中游为汽车转向系统供应商,中游厂商的代表企业有浙江世宝、易力达、耐世特、联创汽车电子、豫北光洋等。汽车转向系统下游为整车厂商,代表企业有东风汽车、长安汽车、中国一汽、福特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海蔚来、比亚迪、梅赛德斯一奔驰等。
    产业链上游整体市场由国际企业主导,近年来国产ECU技术发展迅速,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为产业链中游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提升至2022年的25%以上;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发展迅速,2018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EPS转向器技术成熟,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率高,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人才、客户等壁垒,行业外企业进入该领域难度较高。在乘用车领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已经随法规约束基本完成渗透,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是几种技术路径份额的变迁及中国自主品牌份额的渗透。线控转向技术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浙江世宝、易力达、耐世特、联创汽车电子、豫北光洋等在内的汽车转向器头部企业已经开始线控转向技术的研发生产。在产业链下游,中国乘用车销量稳定,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为EPS供应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下游汽车整车厂客户对汽车转向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南阳耐斯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汽车转向系统主要由ECU、方向盘、转向管柱、中间轴、转向器、转向拉杆、转向节等零部件构成。2022年,泵体泵盖毛坯(铝)价格为30.28元/KG,相比2021年变化比例为5.58%,泵芯组件价格为38.56元/套,同比下降1.3%,皮带轮价格为16.36元/个,相比2021年变化比例为3.69%,泵轴价格为6.42元/个,相比2021年变化比例为1.79%,轴承价格为6.00元/个,相比2021年变化比例为-0.99%,零部件成本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变化。ECU和电动机成本占EPS总成本的64%。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汽车产业链技术向上游移动,系统和零部件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模块化和平台化趋势凸显,对零部件厂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研发和技术整合能力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ECU技术仍落后于国际企业,国际企业的中国ECU市场占有率较高。因此,EPS产业链上游仍以国际企业为主导,但近年来零部件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国产ECU技术迅速发展,也为中游企业提供更经济的选择。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说明
    中国汽车转向器头部企业有浙江世宝、易力达、耐世特、联创汽车电子、豫北光洋等。2022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销量创月度新高,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83.4%和8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1.6倍和1.5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增长1.1倍。使得汽车转向产品结构逐步发生变化。随着国家政策,汽车类型的改变,EPS转向器生产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乘用车领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已经随法规约束基本完成渗透,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是几种技术路径份额的变迁及国内自主品牌份额的渗透。乘用车电动助力系统中R-EPS和DP-EPS份额逐渐提升;在商用车领域,电动助力因其节能环保、随速转向、自动回正等功能优势,并伴随着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进步,正逐渐被商用车主机厂所接受,商用车会逐渐向电液(负载大场景)、电动(负载中小场景)助力方向发展,智能电动循环球转向系统和智能电液循环球转向系统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2022年中国乘用车EPS渗透率已达98%EPS转向器技术成熟,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率高,存在较高的技术、资金、人才、客户等壁垒,行业外企业进入该领域难度较高。包括浙江世宝、易力达、耐世特、联创汽车电子、豫北光洋等在内的汽车转向器头部企业已经开始线控转向技术的研发生产。线控转向技术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东风汽车金融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说明
    2020年,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下滑。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有上升,并开始了快速增长阶段。从数据上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从2015年的不足2%提升至2022年的25%以上;2018年至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国内乘用车销量稳定,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为EPS供应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1-3月,由于下游乘用车市场需求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商用车市场需求有所恢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高。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1176.6万辆,较上年增长2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9%,较上年提升了5.4个百分点。此外,自主品牌的中大型车、豪华车销量亦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176.2万辆,同比增长了23.1%。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提升到了49.9%,同比上升了5.4%。下游汽车整车厂客户对汽车转向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障能力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转向系统及零部件是对汽车行驶安全尤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下游汽车市场发展良好,前期抑制的需求得以释放,同时带动EPS供应企业的发展,推动EPS转向系统技术升级。
    [6]
    1:http://nfelite.com/cn/Cooperation.aspx?TypeId=10219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s://www.dias.com.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http://www.zjshibao.com/aboutus.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4: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浙江世宝企业官网,易力达企业官网,联创汽车电子企业官网,安徽德孚招股书,2022 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浙江世宝企业官网,易力达企业官网,联创汽车电子企业官网,安徽德孚招股书,2022 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行业规模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中国EPS乘用车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36.8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6.74亿元,增长率为8.87%。2017-2020年,中国EPS乘用车市场规模略有降低,主要原因是包括乘用车在内的中国汽车整体产量下降。2017-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战、汇率波动、环保政策等,导致市场需求下滑。由于乘用车是EPS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乘用车市场的低迷直接影响了EPS系统的需求和产量。2019年-2020年,受到全球宏观环境变动的影响,汽车供应链受到破坏,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在此期间,人们对乘用车的需求也急剧下降,导致EPS的销量和产量有所下滑。基于前几年市场数据,综合预测未来2023年-2027年市场总体增长率将保持在约11.85%左右,2027年中国乘用车EPS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1.93亿元。
    中国EPS市场规模变化原因:(1)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27.5万辆;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中国2022年汽车产量为2,702.10万辆、增幅为3.60%,自2021年以来,连续2年汽车产销量保持增长预示着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2)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销售达到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整体国内汽车产销量的比例已达到26.1%和25.6%,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也是中国EPS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3)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 21,966元增长到2022年的36,883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8%。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80后、90后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理念和消费者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此外,80后、90后一代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他们有着更强的个性化和体验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来说,汽车已经从“奢侈品”逐渐成为生活消费中的必需品,消费升级,豪华车销量提升,带动EPS产品持续渗透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将牵引汽车转向行业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电动化、智能化,智能转向系统是实现汽车L1~L5级自动驾驶的重要执行机构,而智能转向系统的基础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综上所述,中国未来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提升,未来中国EPS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11.85%左右,在2027年规模将有望达到641.93亿元。
    EPS系统行业规模
    EPS行业规模
    企业VIP特权
    升级企业VIP,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企业VIP
    alt
    打开溯源
    alt
    展开
    计算规则:
    EPS系统行业规模=乘用车产量*EPS系统渗透率*EPS系统价格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嵘泰股份招股书,安徽德孚招股书。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政策梳理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政策名称
    《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
    颁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生效日期
    2022-07
    影响
    5
    政策内容
    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
    政策解读
    中国希望通过汽车市场来拉动消费,并且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EPS系统是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乘用车的关键部分,可见此政策有助于中国EPS行业的发展。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政策名称
    《关于实施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便企服务措施的通告》
    颁布主体
    工信部
    生效日期
    2022-06
    影响
    5
    政策内容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快复产稳产,决定采取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事项实施容缺受理、先办后补,简化零部件产品检验视同要求,有条件允许同一集团内不同企业生产,延长企业准入事项整改期限措施。
    政策解读
    中国重视并鼓励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汽车及其零件制造企业减压。对生产EPS系统的企业同样适用。对于EPS系统制造商,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可以更灵活地推出产品,并在后续进行必要的改进和符合性测试,以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政策名称
    《“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颁布主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生效日期
    2021-07
    影响
    0
    政策内容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业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政策解读
    中国对智能汽车行业发展要求及展望。为产业监管,发展规模等作出指导。EPS系统可以在智能汽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此政策也为生产EPS系统的企业提出要求。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颁布主体
    国务院
    生效日期
    2021-02
    影响
    0
    政策内容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政策解读
    汽车行业是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汽车企业应加快技术升级以更好地实现低碳循环经济。中国重视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意味着EPS生产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进一步实现技术升级。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颁布主体
    交通运输部
    生效日期
    2020-12
    影响
    5
    政策内容
    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政策解读
    政府将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政府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投资和资源用于提高EPS系统的性能,以满足自动驾驶的精确操控要求。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2021-2035年)的通知》
    颁布主体
    国务院
    生效日期
    2020-11
    影响
    5
    政策内容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政策解读
    中国对汽车行业发展以及汽车企业提出要求。EPS系统是汽车的关键部分,相关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技术升级。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颁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科技部等
    生效日期
    2020-02
    影响
    5
    政策内容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政策解读
    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中国对智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完善法规标准等以助力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政策名称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
    颁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生效日期
    2019-11
    影响
    10
    政策内容
    将“轻量化新材料铸件/锻件、汽车关键铸件/锻件、汽车关键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应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列为国家鼓励发展产业
    政策解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破除无效供给。适度提高限制和淘汰标准。
    政策性质
    鼓励性政策
    政策名称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
    颁布主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商务部
    生效日期
    2019-06
    影响
    5
    政策内容
    加快发展使用便利的新能源汽车。聚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痛点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高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移动充换电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稳步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
    政策解读
    进一步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鼓励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此政策同样适用于EPS生产企业。
    政策性质
    指导性政策
    [7]
    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7/07/content_5699701.htm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02/content_5693551.htm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http://www.caam.org.cn/search/con_5234196.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4:https://www.mot.gov.cn/2021zhengcejd/zidongjiashi/index.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5: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fzggwl/202201/t20220110_1311640.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6: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战改革委员会
    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战改革委员会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竞争格局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中国汽车转向行业呈现出外资品牌厂商(外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境内合资设立或独资设立,使用外方品牌的厂商)及自主品牌厂商(源于中国境内的,主要研发生产在中国并逐渐形成自主品牌的本土厂商)相互竞争、相互渗透的格局。乘用车领域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以外资品牌为主,自主品牌伴随着研发技术实力、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的提升,在该领域的渗透率亦在逐步提高。目前中国汽车转向行业仍以外资为主导,国际企业仍掌握超75%的市场份额。
    ECU和电动机成本占EPS总成本的64%,其中中国ECU核心技术被欧美及日本企业等外资企业垄断,电动机市场也由国际企业主导。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27.5万辆,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以及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汽车转向系统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挑战和机遇。此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政策支持,也促进了汽车转向系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行业形成了如今的竞争格局。中国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行业的主要企业有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恒隆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在汽车转向系统领域拥有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能够不断推出高性能、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此外,头部企业拥有稳定的客户关系。头部企业与多家知名汽车主机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配套或售后服务。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工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厂商已通过技术提升成功进入外资品牌整车市场,实现了部分替代,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转向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线控转向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转向行业的发展方向。线控技术是L3自动驾驶的关键,包括浙江世宝,耐世特等多家中国EPS头部企业已经着手研发生产线控转向系统。
    上市公司速览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00270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7.3亿元
    72,794.79万元
    同比增长(%)
    31.39
    毛利率(%)
    20.45
    耐世特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01316)
    总市值
    67.2亿
    67.20亿
    营收规模
    21.0亿
    2,101,830,000.00
    同比增长(%)
    17.3500
    毛利率(%)
    -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600741)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368.2亿元
    3,681,533.05万元
    同比增长(%)
    -1.49
    毛利率(%)
    13.8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60163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290.4亿元
    2,903,852.56万元
    同比增长(%)
    -13.63
    毛利率(%)
    16.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000625)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345.6亿元
    3,455,609.47万元
    同比增长(%)
    -0.06
    毛利率(%)
    18.56
    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60093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26.4亿元
    264,350.46万元
    同比增长(%)
    44.19
    毛利率(%)
    29.06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689)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44.7亿元
    446,856.98万元
    同比增长(%)
    19.32
    毛利率(%)
    21.85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603596)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30.9亿元
    309,444.27万元
    同比增长(%)
    46.40
    毛利率(%)
    22.14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00581)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61.3亿元
    612,964.90万元
    同比增长(%)
    -14.12
    毛利率(%)
    15.76
    江苏嵘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605133)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9.2亿元
    91,900.41万元
    同比增长(%)
    44.81
    毛利率(%)
    23.33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00699)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132.2亿元
    1,322,205.07万元
    同比增长(%)
    12.72
    毛利率(%)
    12.96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002920)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39.8亿元
    398,342.70万元
    同比增长(%)
    26.80
    毛利率(%)
    21.09
    宁波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605555)
    总市值
    -
    营收规模
    13.4亿元
    134,208.30万元
    同比增长(%)
    13.34
    毛利率(%)
    17.66
    [8]
    1: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
    [9]
    1:http://data.10jqka.com.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同花顺
    [10]
    1:http://data.10jqka.com.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同花顺
    [11]
    1:http://data.10jqka.com.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同花顺
    [12]
    1:https://cprs.patentstar.com.cn/Search/ResultList?CurrentQuery=5rWZ5rGf5LiW5a6dL1lZ&type=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data.10jqka.com.cn/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同花顺,专利之星
    乘用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企业分析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1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35366.4533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市辖区
    行业
    汽车制造业
    法人
    祖似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878273691
    企业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时间
    2006-04-12
    品牌名称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汽车电子系统及相关零部件、汽车智能网联系统、汽车线控底盘系统及相关电子零部件,与上述产品相关的生产设备及测试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智能车载设备、车载无线终端产品、车载智能通讯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电子通讯产品、通讯模块的开发、销售,并提供与上述产品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车载软件开发、销售,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融资信息
    显示表格
    显示表格
    显示历程
    显示历程
    融资时间披露时间投资企业金额轮次投资比例估值
    -2016-11-29上汽投资未披露A轮--
    A轮
    未披露
    2016-11-29
    竞争优势
    公司深耕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三大核心业务领域,形成了以智能转向系统iEPS、智能制动系统iBS、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系统iECU、智能车载网联终端系统iBOX、智能轮胎安全系统iWS、智能控制系统iCS为核心的六大产品线,自主研发并实现了全面量产,突破了汽车智能网联“卡脖子”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注入中国智慧。公司坚持“用户为先”的经营理念,凭借扎实专业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能力,以及成熟产业链优势。
    2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6705.8127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株洲市
    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法人
    许仲秋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200774484926Q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成立时间
    2005-06-02
    品牌名称
    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住房租赁;货物进出口;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融资信息
    显示表格
    显示表格
    显示历程
    显示历程
    融资时间披露时间投资企业金额轮次投资比例估值
    -2023-05-08湖南高新创投未披露C轮--
    -2021-04-15财信金控未披露B轮--
    -2018-04-11瑞顺创业投资,南华含弘未披露A轮--
    A轮
    未披露
    2018-04-11
    B轮
    未披露
    2021-04-15
    C轮
    未披露
    2023-05-08
    竞争优势
    企业由传统军工企业孵化而出,自2009年开始便加强院制建设,尤其重视对研发人才的培育,成立了中国最早一批的企业研究院,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EPS并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开发格局。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EPS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首家为新能源汽车配套EPS产品的企业,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EPS的先发优势。“智能化EPS电机控制器高集成系统”,是易力达研发的EPS所具备的最大亮点之一。过去,国产汽车上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汽车电子系统所涉及的控制器和电机一般通过线束和连接器连接,各个独立的部件有各自独立的安装壳体,不仅造成材料资源浪费,而且存在能量和信号损失、电磁波干扰强、安装结构设计复杂、检测困难等缺陷。到2017年前后,一体化、小型化、降成本成为国际上EPS行业的发展趋势。易力达率先在中国开启高集成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公司先后攻克了电机控制器高集成技术、双冗余技术、电路容差分析技术、高功率密度的双绕组电机技术在汽车自动驾驶转向系统上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转向行业缺乏智能驾驶转向器电机控制高集成系统的瓶颈。2022年,公司还首次实现中国无方向盘线控技术在L4级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转向系统上的应用。这套系统不仅可实现随速转向、主动回正、可变传动比、主动转向、路感可调,还支持两套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间断转向功能切换,对传感器、控制器、输入信号、电机等整套系统全部采用冗余架构设计,具有高安全性。
    3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3280万美元
    企业总部
    苏州市
    行业
    汽车制造业
    法人
    李军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594796523981N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
    成立时间
    2007-01-24
    品牌名称
    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设计、研发、生产汽车转向系统及其零部件,销售本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和售后服务;提供驱动轴工程和技术咨询;从事本公司生产产品的同类商品的批发、进出口、佣金代理及相关业务;企业管理咨询,国际经济信息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查看更多
    竞争优势
    企业产品结构完善,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等在内的转向系统核心产品。技术优势,转向柱助力式(C-EPS)、小齿轮助力式(P-EPS)、齿条助力式(R-EPS)和双小齿轮助力式(DP-EPS)等助力转向系统技术行业领先。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与宝马、大众、长安在内的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4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002703】
    公司信息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78964.4637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金华市
    行业
    汽车制造业
    法人
    张世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300001476445210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上市)
    成立时间
    1993-06-02
    品牌名称
    浙江世宝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类型
    A股
    经营范围
    汽车零部件制造、销售,金属材料、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的销售。
    财务指标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3(Q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
    0.55
    0.64
    0.54
    0.4
    0.38
    0.44
    0.54
    -
    资产负债率(%)
    31.3629
    22.4488
    27.9974
    29.2436
    27.1166
    34.4552
    32.7392
    41.263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20.2559
    3.2638
    35.6539
    1.5714
    -1.8331
    -13.3022
    12.1906
    32.37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61
    23.4379
    18.5778
    -48.5629
    -77.7121
    -2527.9026
    123.1145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134.7104
    140.636
    114.8215
    142.1633
    155.8981
    158.9474
    118.316
    119
    流动比率
    2.2969
    3.0495
    2.4299
    2.2443
    2.2463
    1.5846
    1.6622
    1.548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2809
    0.2399
    0.2913
    -0.0483
    -0.0163
    0.0504
    0.1212
    -0.021
    毛利率(%)
    26.7808
    25.9158
    22.6839
    17.7501
    17.142
    14.0535
    23.5853
    -
    流动负债/总负债(%)
    94.2225
    92.3798
    90.6581
    90.0855
    90.2346
    91.898
    91.1557
    91.207
    速动比率
    1.9411
    2.3651
    1.3539
    1.4753
    1.6136
    1.1972
    1.1704
    1.055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
    2.1362
    2.6054
    3.3324
    1.2794
    0.0947
    -9.7448
    1.7513
    0.382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16.0398
    18.7167
    48.6535
    56.9958
    -16.1767
    25.0558
    -4.7864
    -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11.4133
    -75.3509
    -8.5091
    -332.5888
    16.6067
    -634.2995
    -116.8145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5.75
    3.73
    4.35
    2.21
    0.49
    -12.71
    3.09
    -
    基本每股收益(元)
    0.16
    0.17
    0.2
    0.0414
    0.0092
    -0.2238
    0.05
    0.0115
    净利率(%)
    4.4966
    6.1997
    5.8071
    2.3161
    0.1735
    -19.9399
    3.1395
    2.88
    总资产周转率(次)
    0.4751
    0.4202
    0.5739
    0.5524
    0.5461
    0.4887
    0.5578
    0.145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28.3982
    -58.3646
    5.7029
    -717.5407
    2646.2551
    -767.4193
    -89.9547
    -
    每股公积金(元)
    2.0896
    2.0896
    2.0865
    0.2346
    0.2309
    0.2309
    0.2309
    0.2309
    存货周转天数(天)
    116.0804
    131.8343
    101.8993
    99.4695
    110.4803
    109.4657
    100.7106
    144
    营业总收入(元)
    8.11亿
    8.38亿
    11.36亿
    11.54亿
    11.33亿
    9.82亿
    11.02亿
    3.45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0238
    1.0802
    1.1646
    0.4619
    0.4701
    0.2463
    0.298
    0.3696
    稀释每股收益(元)
    0.16
    0.17
    0.2
    0.0414
    0.0092
    -0.2238
    0.05
    0.0115
    归属净利润(元)
    4337.47万
    5354.08万
    6348.75万
    3265.61万
    727.84万
    -176711694.44
    4084.60万
    907.02万
    扣非每股收益(元)
    0.14
    0.13
    0.15
    0.0175
    -0.0292
    -0.245
    0.03
    0.0069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
    0.2809
    0.2399
    0.2913
    -0.0483
    -0.0163
    0.0504
    0.1212
    -0.021
    竞争优势
    1.客户优势:公司的国内品牌客户包括东风集团、吉利汽车、江淮汽车、上汽集团、一汽集团、比亚迪等,重要国际品牌客户包括大众、福特、马自达、日产、本田、戴姆勒等,成为重要的汽车转向系统自主品牌厂商。2.研发与技术优势:公司历来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及设计开发能力。公司子公司杭州世宝、杭州新世宝、北京奥特尼克、芜湖世特瑞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杭州世宝及杭州新世宝设有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吉林世宝设有吉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芜湖世特瑞设有安徽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产业链优势:向上游产业链的延伸是公司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于2008年7月成立了吉林世宝,主要生产铸造精密件,是中国汽车转向行业内第一家建立了自己的精密铸件铸造及加工能力的企业。铸造精密件是转向器、转向节等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装配需要的原材料,由毛坯铁铸件进行精密机械加工而成。此外,浙江世宝还自主生产电动转向系统的核心模块——电控模块,为公司提供多样化、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转向系统提供了支撑,也为智能化转向系统的研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4.产品质量优势:公司主要下属子公司均通过了IATF16949:2016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稳定,并获得客户的认可。
    [13]
    1:http://www.zjshibao.com/aboutus.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浙江世宝官网,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
    浙江世宝官网,浙江世宝A股招股书
    [14]
    1:https://www.chinese.nexteer.com/electric-power-steering/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耐世特官网
    [15]
    1:https://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gzdt/qyzx/202308/t20230816_29460323.html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http://nfelite.com/cn/about.aspx?TypeId=10213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3:易力达官网,中国政府网
    [16]
    1:https://www.dias.com.cn/about-us
    VIP阅读权益
    尊享VIP及以上会员,可查阅完整内容
    开通VIP
    2:联创汽车电子官网
    头豹知识共创平台

    为各行业权威专家提供知识付费平台

    为客户提供专业领域的解答服务

    找专家解答
    成为认证专家
    1
    行业定义
    2
    行业分类
    3
    行业特征
    4
    发展历程
    5
    产业链分析
    6
    行业规模
    7
    政策梳理
    8
    竞争格局
    9
    企业分析
    正在加载...
    1
    2
    3
    4
    5
    6
    7
    8
    9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