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曾吃过的豆制品,是如何征服海内外消费者味蕾的?

    2020-03-18 11:36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豆制品行业概览

    2022-03-02

    全文字数:3475字,精读时间:6分钟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持续提升,豆制品加工行业原料的供给保持稳定

    由于中国豆类种植面积持续提升,豆类产量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豆类产量达到1,841.6万吨,2018年中国豆类产量增长至1,920.3万吨,同比增长4.3%。豆类产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大豆,2017年至2018年,大豆产量增长68.4万吨,占豆类增长的比例约为87%。2018年以来,受进口多元化及国储大豆拍卖调整,中国食品大豆供给量稳定增长,食品大豆价格保持稳定。2018年12月,中国大豆价格区间为3,200-3,956元/吨,均价为3,475元/吨,环比增长0.4%。2019年12月,中国大豆价格区间为3,280-4,460元/吨,均价为3,521元/吨,环比增长0.5%。

     

    生鲜豆制品是主流豆制品,消费频次高

    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依据产品的形态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不同,常见的豆制品可分生鲜豆制品、休闲豆制品、冷冻豆制品、饮用豆制品、豆粉、发酵豆制品、人造肉豆制品七类:

    (1)生鲜豆制品:鲜豆浆经过榨干等工艺制成的产品,保质期通常不超过3天,包含水豆腐、素鸡、百页等,是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一类豆制品;

    (2)休闲豆制品:以豆类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预包装食品,含有较多添加剂,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上,包含豆干、串串等;

    (3)冷冻豆制品:由生鲜豆制品经过各类冷冻工艺加工制成,保质期长达12个月,主要供给B端客户,如餐饮、电商平台、学校、机关单位等;

    (4)饮用豆制品:鲜豆浆或预包装的豆奶饮料,前者保质期通常为1天,后者保质期长达3个月;

    (5)豆粉:由大豆经烘烤、粉碎制成,可用于食品添加、制作冲调饮品等,保质期通常为12个月;

    (6)发酵豆制品:由豆腐经各类发酵工艺制得,保质期通常为12-18个月,包含臭豆腐、腐乳等;

    (7)人造肉豆制品:优质大豆通过加热、挤压、喷噪等工艺制成的仿制肉,包含素火腿;


     

    中国豆制品行业产业链:相较于上游环节,中游及下游环节利润率较高

    中国豆制品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豆制品生产原料供应企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豆制品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豆制品销售商和终端消费者

    上游:2018-2019年化肥价格处于高位,大豆种植成本较往年有所增加

    大豆作物的生长需施用较多的氮肥、磷肥。目前,氮肥、磷肥处于价格高位,2019年尿素批发价格约为1,955.9元/吨,64%磷酸二铵批发价格为2,834.6元/吨。大豆种植成本中,土地租金、人力成本、化肥的占比分别为57.7%、22.9%、10.2%,种子、农药、保险等开支占比较小,合计占比为9.2%。

    豆制品加工、生产涉及的机器、设备品类繁多,常见或通用的机器种类有洗豆机、泡豆机、提升机、加温槽等。上述机器工艺简单,市场门槛较低,其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低。

    中游:华东、华北、华南地区规模以上豆制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占比约为70.1%

    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分布呈现区域集中的特征,华东地区为豆制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地,其次为华北、华南地区,上述三地规模化豆制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占比分别为50.1%、10.2%、9.8%。各地区领先企业旗下的品牌知名度较大,在当地及周边市场影响力较大,议价能力强。由于消费频次高、种类丰富等特征,生鲜豆制品仍是豆制品企业竞争的关键。以浙江祖名为例,2018年,其豆制品的投豆量为5.2万吨,生鲜豆制品投豆量占比约为84.6%。

    下游:线下渠道对豆制品产品销售额的贡献率高达90%,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为10%

    线上渠道即出售豆制品的电商平台,如美团、美菜、每日优鲜等,其中美团、美菜的主要客户群为餐饮客户,每日优鲜的主要客户群为C端消费者。线上渠道并非豆制品的主要渠道,销售额占比不超过10%;现阶段线下渠道是豆制品产品零售的主要渠道,销售额占比在90%以上,中国豆制品产品线下零售渠道包含KA渠道、连锁门店、超市及农贸市场,上述渠道豆制品的销售占比分别为50%、30%、5%、5%。

    豆制品男女老少皆宜,无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层差异。以饮用豆制品为例,豆奶、豆浆的消费者中,70%以代餐为主要消费目的生鲜豆制品消费频次最高,平均每天消费1次及以上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约为35%,每周消费2次至6次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45%,每周消费1次及以下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不到20%。

     

    受技术发展、需求增加驱动,豆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5年以来,由于冷冻冷藏加工、冷链物流等食品加工相关技术发展,豆制品行业新产品加速上市,刺激下游市场消费。2015-2019年,中国豆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以销售额计)从734.4亿元提升至1,167.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3%。预计2019-2023年,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水平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

    中国豆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得以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如下:(1)《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等利好政策引导上游大豆种植行业持续积极生产,保障中国大豆供应;(2)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群体对膳食品质要求提升,营养丰富的豆制品受消费群体欢迎;(3)豆制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豆制品行业现处于发展期,前景广阔

    技术发展:冷冻冷藏加工技术及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冷冻豆制品崛起

    速冻腐竹是冷冻豆制品的一种,相对于干腐竹,其保质期较长,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速冻腐竹的保质期通常在12个月以上。干腐竹通常采用烘干的方法制成,易造成豆香流失,而速冻腐竹则能更好地保持豆香,增添产品风味。在食用方式方面,速冻腐竹食用便利度高,仅需用水冲刷即可解冻,耗时数分钟,而干腐竹需花费更多时间泡发。随着豆制品领先企业引进冷冻冷藏加工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不断研发新品,拓展市场,中国冷冻豆制品将迎来春天

    企业发展:呈现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趋势

    中国豆制品企业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原因如下:(1)生鲜豆制品保质期较短,运输储存需冷藏条件,因此生鲜豆制品经营实体的市场覆盖范围与运输能力、产品保质期相关,通常为150-300公里;(2)不同地域的豆制品消费市场对于豆制品的生产工艺、口味需求有差异,加剧了豆制品行业企业的区域化发展趋势。由于行业门槛低、城乡及不同城市间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差异,手工作坊仍占据较大比例,短期内将继续与规模化企业并存。长远来看,规模化的企业是豆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是由于小企业环保成本、食品安全质量、品牌影响力、新品研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弱于大企业,因此大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深度见解:污泥和豆渣的综合开发成为豆制品企业提升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豆制品生产将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尚未明确用途且处理成本昂贵,增加了豆制品企业的经营成本。加工1吨大豆产生的废水量约为20吨,处理废水后留下的污泥量约为废水处理量的0.6%,即加工处理1吨大豆将产生120公斤左右的污泥。2019年中国豆制品行业的投豆量约为4,000余吨,共计产生污泥量约为48万吨,数量较大,增加了企业的环保负担。此外,相对于普通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豆制品企业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内分泌干扰剂、多氯联苯、多环芳烃以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很低或几乎不含,富含可作为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和活性物,可利用潜力大,营养价值高。因此,业界专业人士对污泥进行专项研究,探讨可持续的、经济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办法综合利用污泥,是豆制品企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1吨大豆可产出1.2吨湿豆渣,湿豆渣干燥处理成本较高,约为1,400-2,000元每吨。按照2019年中国大豆投豆量计算,豆制品加工产生的湿豆渣总量约为4,800余吨,豆渣处理相关企业用于干燥湿豆渣的成本约高于672万元。豆渣的应用方向包含豆渣饲料、有机肥等,其中豆渣作为优质的糟渣掺和在泔水中成为家畜的饲料是豆渣的重要应用之一。2018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生猪数量骤跌,同时农业农村部主管部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4号》限制泔水养猪,下游市场对于豆渣饲料的需求快速下跌。如何寻求应用领域新突破,提升豆制品加工行业副产品利用效能,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是豆制品生产行业重要的话题。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