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新四化”:汽车行业的“军备竞赛”

    2020-09-18 16:04
    头豹研报

    2020年中国汽车“新四化” 研究

    2022-03-02

    全文字数:2307字,精读时间:4分钟


    本文援引于报告《2020年中国汽车“新四化”行业概览》,首发于头豹科技创新网(www.leadleo.com)。

    头豹科技创新网内容覆盖全行业、深入垂直领域,行业报告每日更新;政策图录、数据工具助您轻松了解市场动态;智能关键词轻松搜索,直奔行业热点内容。

     

    诚挚欢迎各界精英交流合作,头豹承接行业研究、市场调研、产业规划、企业研究、商业计划、战略规划等业务,您可发送邮件或来电咨询。

     

    客服邮箱:CS@leadleo.com 咨询热线:400-072-5588

    2015年汽车“新四化”概念正式提出,由此掀起“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发展的浪潮

    2015年5月在第七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汽车“新四化”概念被提出,即汽车发展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电动化指当前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苛,推动传统内燃机汽车向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转变

    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中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无缝链接,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等控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两条技术发展主线是智能化网联化

    • 智能化是基于车载传感器,使汽车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运动的能力

    • 网联化是基于通信互联,使汽车具有环境感知、决策和控制运动能力

    共享化则是指消费者用车模式发生转变,由保有车辆向使用车辆进行变化,即汽车共享出行

    “新四化”将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推动产业模式重组

    汽车“新四化”将推动汽车产业发生多方面变化,包括产业链结构、参与主体格局、整车企业定位等:

    产业链结构改变:由结构固定、职能明确的链式结构逐步变为结构交织、相互依托、职能融合的网式结构

    供应商格局变化:零部件供应商兼顾传统零部件的同时,将逐步进行电子网联化转型;针对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等领域,业内将涌现提供网联设备、网联方案、出行解决方案等业务的新型供应商

    整车企业定位变化:企业将加速新四化转型,提升车辆电子化、智能化程度,实现从生产汽车向提供服务的转变

    “新四化”将重塑汽车产业价值分配,催生新型市场机会

    “新四化”发展大势下,汽车市场经历多重变革,比如:

    汽车市场日趋饱和,市场竞争由增量转存量,新车及零配件销售下降

    汽车智能性提升,车载雷达、传感器数量增加,事故机率或将降低,汽车维保业务减少

    消费者用车习惯及出行模式改变,共享出行渗透率提升

    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及网联汽车技术服务需求扩增,相关收入占比提高

    在技术、供给、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习惯等影响因素的推动下,零部件企业、车企及后市场企业的业务模式有望改变,进而促使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传统产业中汽车销售、零件及售后服务利润占比高达70%,预计随着汽车“新四化”转型,到2030年这项利润占比将下降至55%。而非传统环节的利润占比有望从5%增长至2030年的25%,非传统环节包括出行及服务(MaaS)、车联网、科技服务等,比如智慧出行服务即包括为车队运营商、出行服务商等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出行软件服务。

    “新四化”引发的零部件变革为供应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及发展机遇

    汽车“新四化”发展将为零部件带来市场增量机会,包括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内饰部件、智能设备等类别:

    “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关键组成部分,汽车电动化将为相关零部件厂商创造巨大的市场增量。以动力锂电池BMS为例,其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年的2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7亿元

    汽车电子化为大势所趋,汽车启动、制动、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等要素均离不开电子系统。汽车电子应用渗透持续加深,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25%升至2019年的40%

    汽车智能程度的提升推动驾舱智能化,车载智能设备将获得市场增量机遇。同时,伴随着汽车电子器件增多,人车交互方式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对乘坐体验要求的提升,汽车内饰部件市场也将引来变革及增长


    “新四化”正推动中国整车企业内生外延式发展,以加快实现业务转型

    “新四化”浪潮之下,中国整车企业积极扩大研发布局、加大研发投入,以期构筑长期技术竞争力。此外,车企与多领域主体开放合作,进行技术性战略布局、拓展业务,以及应对“双积分”政策及持续增加的市场压力。比如2019年11月,丰田和比亚迪公布将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丰田希望借此快速切入纯电动汽车领域,提前完成2030年的电动化目标;而比亚迪希望通过此举拓展全球化市场版图。

    “新四化”带来的模式重组将推动整车企业加速转型,提升车辆电子化、智能化程度,逐步实现从生产汽车向提供服务的转变。

    在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相互渗透加深的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以应对“新四化”转型为发展动力,加强自身研发投入、并积极与外部供应商合作,着力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覆盖多方面服务的生态体系,包括汽车整车销售、共享出行、出行数据管理、软件应用、支持新服务应用的云通信基础设施等。

    “新四化”带动汽车产业格局变化,推动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整车及零部件市场的变革既吸引了互联网企业、ICT企业入局或加大业务布局,激发了互联网造车企业以“互联网思维”造车、运营品牌、积累用户群体的动力,也同时,且最为重要地,引发了传统车企的强力“反扑”:加大研发力度、拓展汽车智能化产品布局、扩张业务版图以深化其在汽车行业的优势。

    零部件企业也着力创新,以应对“新四化”带来的零部件变革,2017年德尔福正式宣布分拆为安波福和德尔福科技,以重点发力自动驾驶等前沿汽车领域。

    深度见解:汽车“新四化”引发全面变化,既刺激传统行业参与主体发力智能化变革,也吸引互联网企业等其他类型主体竞逐市场,整车企业仍具竞争优势

    “新四化”为汽车产业带来多方面变化,如业务领域的拓展、产业模式重构、产业价值链的重配等,体现在汽车产业链各环节的表现包括:零部件市场将迎来增量,零部件智能化提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变革,整车外形设计、驱动性能等进一步优化,用户与汽车交互方式变化等。

    汽车“新四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整车企业仍具优势,主要原因包括:汽车企业深耕产业多年,对汽车制造业务理解深、具备丰富的制造工艺经验,与产业供应链上下游绑定牢固,并且在品牌形象运营、渠道布局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本文来源于头豹科创网,原创内容,作者:头豹研究院。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support@leadleo.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详见说明。如您有商务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