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关闭验证

人机验证

拖动滑块使图片为正

图片加载中...
刷新验证刷新
客服电话:400-072-5588
|
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投射阅读

重新获取

微信扫码 关注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微信扫码 关注头豹服务号头豹服务号
文字纠错
欢迎来到
头豹LeadLeo
注册后,开启专业之旅
    6000+独家行研报告
    1,000,000+行研中间件
    涵盖3000+细分赛道
    500,000+自有专家库
    数、图、表一键搜索,
    在线阅读,下载报告
免费扫码注册登录
全站报告畅读
(独家版除外)
服务号二维码
二维码已失效,点击 重新获取
微信扫码 关注公众号立即注册登录
补全个人信息×
完善个人信息即可免费获赠50头豹点
(可用于兑换全站报告、数图表等)
  • 上传名片补全
  • 手动补全

相册选择

图片上传大小不能超过5MB

性别:
行业:
接受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向我推送优质订阅信息内容
引用授权说明:

本报告或文章可用于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网站等一般性转载,或用于企业的公开市场宣传,或用于企业投融资咨询、上市咨询等用途。这些引用可能是免费的,也可能产生额外的授权费用,头豹将根据您的引用需求向报告或文章发布者取得相应授权,并派专人与您进一步联系。

请务必如实填写引用需求并按授权范围使用本报告或文章,如头豹发现您最终的引用目的超出所引用需求相应的授权范围,头豹有权要求您停止引用并就头豹因此遭受的损失追究您相应的法律责任。

分享邮箱:

配送机器人,正式上岗!

收藏

配送机器人,正式上岗!

218
提示
您是否想更快速、便捷地将数据图表直接导入到文档中?使用头豹助手office插件,一键导入,灵活办公,高效开启!
不再提示

【引语】

机器人是科技的价值体现,也是未来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口年龄逐渐趋于老龄化、人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快速迭代都会促使机器人需求加强。在全球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上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逐渐协同人类,增强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体验。当前疫情爆发推动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得到进一步加强,价值得到不断认可。

随着5G、人工智能和AI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发展将会推动机器人升级迭代。专业服务机器人将在专业技术、多场景落地应用下加速优化发展。

目前,服务业人力资源面临着管理难、招工难、成本高等多方面的压力,新一代劳动力个性突出,难以适应严格的规章制度,造成人员流动率提升;同时,人口红利降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长期从事附加值小、重复率高的工作,以及随着以餐饮业为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供给增速呈现出整体放缓趋势,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部分员工职能,在规避员工流失风险、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因此,配送机器人的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概览:

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技术升级实现了服务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人口老龄化及疫情影响持续推动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量需求

人口年龄逐渐趋于老龄化、人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快速迭代都会促使机器人需求加强。在全球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上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逐渐协同人类,增强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体验。当前疫情爆发推动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得到进一步加强,价值得到不断认可。

随着5G、人工智能和AI技术的发展,相关技术发展将会推动机器人升级迭代。专业服务机器人将在专业技术、多场景落地应用下加速优化发展。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机器人发展路径是伴随着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产业的需求也逐渐由“工业化需求”转变为“多场景化应用”

1928年 英国伦敦工程展览会展出首个机器人。1939年 美国纽约世博会展出首个机器人Elektro。1954 年 乔治·德沃尔创造了世界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Unimate,是世界上首个工业机器人, 并在1961年正式在通用公司投入生产线,主要工作是在装配线上与热压铸机合作。Unimate从机器上取下压铸件,焊接到汽车的车身。按照存储在磁鼓上的循序渐进的命令,4000榜磁臂具有足够的通用性,可以执行各种任务。

1969年 维克多·舍曼发明了斯坦福臂,这是一种机器人臂,被认为是第一批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它是六轴关节机器人。“计算机控制”标志着工业机器的重大突破。1979年 斯坦福推车诞生,这是一辆四轮漫游者,它的眼睛是摄像头,通过分析以及对自己的路线进行编程,它能够在一个满是椅子的房间里绕开障碍物行。

1990年 Cyberknife由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约翰·R·阿德勒(JohnR.Adler)开发,是一种非侵入性手术工具,可以通过窄聚焦的辐射束跟踪和定位肿瘤。2002年 iRobot公司发布了Roomba真空保洁机器人,这款造型类似飞盘的产品售出了600多万台。从商业角度来看,它是史上最成功的家用机器人。2009年 达芬奇手术刀在1998年开始推出并不断升级,直至至今一直发展推广。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021年超过631亿人民币,在全球市场占比达22.6%;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2,128亿人民币,在全球市场占比上升至24.0%

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疫情催化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中国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15.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76.7%。随着机器人感知能力、运动能力、交互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酒店、餐饮门店工资逐年提升且招工难等问题愈发严重,配送机器人的下游场景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4.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40.2%。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概览:

配送机器人是指从事配送、引导、接待等工作的专业服务机器人,具备自动驾驶、自动避障、语音交互等功能;目前配送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包括酒店、餐饮和商业楼宇,同时也逐步在社区、展馆、医院等场景实现应用

配送机器人是从事配送、引导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餐厅、酒店、商业楼宇等场景,具备自动驾驶、自动避障、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能够满足一次性进行多种物品的智能配送。

目前配送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包括酒店、餐饮和商业楼宇,同时也逐步在社区、展馆、医院等场景实现应用。

酒店配送机器人承担客房即时配送物品,机器人与电梯、电话互联,机器人能够自主乘坐上下电梯。主动拨打客房电话,跨楼层客房送物服务,语音提醒客人取走所需物品,并原路返回,保护客人隐私,打造智慧酒店平台。

在餐饮业领域,重复、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导致服务人员流失率高,服务不稳定将直接影响餐厅口碑与客流量。使用送餐机器人代替服务人员进行菜品运送等工作,不但能提高服务效率,减少服务人员数量,更能建立餐厅特色,打造餐厅品牌,提升餐厅业绩。

楼宇配送机器人可实现帮助用户进行外卖、快递等物品的上下楼取送物及引导、接待等功能。楼宇配送机器人可分担快递外卖留存压力、节省人力成本、无需用户等待。搭配平台解决方案更可满足用户部分消费需求,回馈楼宇经营者、收拢零售收入、提升楼宇智能化生态。

配送机器人可在更广泛的场景内承担物品配送任务,减轻繁琐的人力工作,提升用户体验;部分配送机器人除配送功能外,还可提供引导接待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配送机器人在多个场景的应用潜力。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配送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厂商,中游为机器人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随着“免接触式配送”的兴起,下游应用行业更加广阔,包含酒店、餐饮、楼宇等场景

配送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厂商,主要包括传感器、电机、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上游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及零部件可从国内得到充足供应,而部分关键零部件供应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供应商生产的产品性能相比国外厂商还存在较大差距,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

产业链的中游为机器人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机器人制造商负责机器人的加工、组装及销售,机器人制造商通常具备较强的软硬件结合能力,对于行业上下游具备较强的渗透意愿和能力,因此议价能力较高。集成商主要为终端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其负责配送机器人应用的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送服务机器人下游应用广阔,餐饮、酒店、会展、物流行业是配送机器人应用较为广泛且前景广阔的几个行业。同时,“免接触式配送”的兴起也进一步带动了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在疫情与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无人配送行业发展速度大幅提升,配送机器人在各类场景下的商业化落地也得以加速。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主要技术:

配送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包括定位导航、人机交互、环境感知、自动避障、路径规划等;配送机器人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和IMU;SLAM包括激光SLAM和视觉SLAM

定位导航:SLAM 技术用于配送机器人在未知环境运动时定位与构图,根据传感器可划分为:基于激光雷达的激光 SLAM和基于视觉的 VSLAM。控制系统通过对 SLAM 技术反馈的定位与构图进行分析并规划最优送餐路线,驱动系统负责执行控制系统传递的最优送餐路线,驱动电机控制驱动轮完成前进、后退、停止等指令。

人机交互:配送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技术主要体现在屏幕触碰、智能语音等与人的交互行为。屏幕触碰便于工作人员和客人进行取动作及给机器人进行指令。智能语音可以和客人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例如为客人进行引导介绍、查询、还有其他的对话活动,使机器人的服务感受更人性化。

环境感知: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主要通过雷达探测、车间通信以及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1)雷达探测技术受光照的影响小,可直接探测出环境深度信息,但价格较昂贵,常用的雷达类型主要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及超声波雷达等;(2)车间通信技术用于获取机器人行驶信息,还可用于获取道路、其他车辆以及交通状况等实况交通信息;(3)机器视觉技术主要是通过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感知外部环境,从周围的环境提取出环境特征进而做出精确判断。

自动避障:分为运动障碍物检测以及障碍物轨迹预测。(1)运动障碍物检测是指利用环境感知技术通过感知器检测出机器人周边正在运动的障碍物,常用的方法有地图坐标差分法、实体类聚法及目标跟踪法等;(2)障碍物轨迹预测是指对正在运动过程中的车辆、行人或者其他物体的轨迹做出预测,判断是否有碰撞的可能,是否需要躲避以及如何进行躲避。

路径规划:从决策信息角度而言,路径规划可分为全局性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两类。(1)全局性路径规划是指已预先获得全局环境信息,只需结合机器人从传感器获取的障碍物信息找出最优路径的方法。全局性路径规划是一种事前规划,对机器人实时计算能力要求不高,但对预先获得的环境信息准确度要求极高,一旦实际环境发生变化,路径规划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2)局部性路径规划是指在难以获得全局信息的情形下,机器人需要通过传感器搜集障碍物信息来建立环境模型,并根据环境模型的动态变化,对规划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和校正,最终找到最优路径。这种方法要求机器人系统具备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但由于缺乏全局环境信息,规划路径可能无法达到最优。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达15.6亿人民币,17-21年复合增长率达76.7%;预计未来在下游应用场景渗透率将不断上升,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4.6亿人民币

老龄化严重导致劳动力短缺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疫情催化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中国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亿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15.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76.7%。随着机器人感知能力、运动能力、交互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酒店、餐饮门店工资逐年提升且招工难等问题愈发严重,配送机器人的下游场景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中国配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4.6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40.2%。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驱动因素:

疫情导致的防疫要求催化了配送机器人的普及,产业技术的升级、政策的扶持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驱动着全球配送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驱动配送机器人需求上涨:目前,服务业人力资源面临着管理难、招工难、成本高等多方面的压力,新一代劳动力个性突出,难以适应严格的规章制度,造成人员流动率提升;同时,人口红利降低,越来越少的人愿意长期从事附加值小、重复率高的工作,以及随着以餐饮业为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供给增速呈现出整体放缓趋势,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部分员工职能,在规避员工流失风险、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益。因此,配送机器人的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产业技术升级、降本增效赋能配送机器人:推动技术进步、控制成本支出、提升用户体验成为配送机器人在不同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的关键。近年来,基于国产化进程在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上的不断提速,配送机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同时,正在加速迭代升级的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等核心技术,使得机器人具备在餐厅、酒店、医院等一系列复杂度相对较高的场景下完成繁杂和精细操作的能力。

疫情催化配送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疫情之下,配送机器人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助力防疫工作有序展开的同时, 可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高运作效率。其次,得益于“无接触”服务优势,配送机器人在餐饮、酒店、医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应用场景能够有效降低人员密切接触带来的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风险与可能性。因此,为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全球及中国政策扶持助力配送机器人行业加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无人配送产业发展,2020年3月4日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组织召开“无人配送”线上主题座谈会。会议内容包括机构与企业希望研发无人配送助力复工复产的融合产品,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医疗、餐饮、酒店、工业制造等行业的应用。此外,中国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及“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中提出要重点发展机器人等高性能设备,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及产业创新,中国政策的扶持促进了配送机器人高速发展。在扶持政策环境下,配送机器人不断发展核心硬件及技术系统、更新制造及生产技术,促进行业高速发展。在疫情期间,工信部等部门还发布了《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 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中国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通用化平台形成将成为未来配送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同时国内零部件厂商有望实现技术突破,降低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

配送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增进: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未来配送机器人不再被看作为单一的高性能硬件,而是更加智能化的高性能配送装备。其智能化将体现在三个方面:1)状态感知。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机器人能够与周边硬件或产品如可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等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状态的感知; 2)实时决策。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能够对特定场景该如何动作做出决策; 3)准确执行。通过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精度与能力,使机器人按照决策的结果实现精准动作。

通用化平台出现,机器人针对不同场景的匹配效率提升:针对特定场景开发一款全新的机器人面临着研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耗时久等诸多难点。未来,通用化平台的出现可为机器人领域从业者和使用者提供标准化、通用化的机器人控制和解决方案 ,提高机器人针对不同场景的匹配效率,消除从零开始的研发难题。其经济效益体现在简化机器人从业者对机器人控制和通信相关领域的技术投入,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加速机器人整体研发进程,使得机器人开发从业者可以将资源更多地聚焦在机器人产业更前端的人工智能、感知与识别、机器和驱动、业务和应用等领域,大幅缩短机器人商业落地化时间,驱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创新。

中国厂商崛起,国产化零部件实现技术突破:此前,中国制造业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自动化的早期阶段,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的竞争力较弱,产品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有较大的待改进空间,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不应求现象并存。根据21世纪初中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中国制造业将瞄准国际前沿高端技术发展方向,逐步对配送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展开创新性研究。从长远分析,中国制造业正朝着集约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研发热情高涨,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终打破国外供应商垄断的竞争局面。

相关推荐

配送机器人,正式上岗!,行业报告
【引语】机器人是科技的价值体现,也是未来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口年龄逐渐趋于老龄化、人力成本的快速提高和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的快速迭代都会促使机器人需求加强。在全球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上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逐渐协同人类,增强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体验。当前疫情爆发推动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得到进一步加强,价值得到不断认可。随着5G、人工智能和AI技术的发展,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