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系统公告

搜索历史

    头豹小程序头豹小程序
    联系我们头豹客服
    头豹公众号头豹公众号
    panel标题
    提示主题内容
    词条 / 详情
    碳纤维
    申请引用

    申请引用

    作 者: 黄鸿羽
    行 业:头豹分类/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合成纤维制造/其他合成纤维制造港股分类法/工业制品/工业制造
    摘要:近年来,碳纤维因其耐高温、耐腐蚀、低密度等优越特性,成为了航天航空、体育休闲、风电叶片等产业下游应用领域产品优化时的原料选择。现阶段,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家多项政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力。在产能上已实现年增1万吨以上,逐渐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在技术上逐个克服高性能碳纤维研发难点,国产化进程势不可挡。虽然该行业的顶级核心技术仍由日德美等入局较早国家的头部企业垄断,但我国碳纤维产业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逐渐缩小与该产业领先国家的差距。
    碳纤维行业定义
    碳纤维(Carbon Fiber)由碳元素构成,且其含碳量在90%以上,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轻质量等特性的新型纤维材料,它的耐高温性能居所有化纤材料之首。碳纤维细分产品数量众多,且因纤维种类、工艺、性能等不同被分成各个种类。根据合成方式的不同,碳纤维能够被分成四个类别,同时这四个分类下的碳纤维材料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直径大小区分开来。据调查,市面上超过90%的碳纤维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
    碳纤维行业分类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合成基底物质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型,其中主要有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橡胶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五类。而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出色特性可实现显著减重同时降低能耗,在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规模中占比达到80%以上。
    碳纤维分类
    树脂基复合材料
    具有抗腐蚀、高强度、轻质量等特性
    金属基复合材料
    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冲击等特性
    陶瓷基复合材料
    具有强韧性、耐高温等特性
    橡胶基复合材料
    具有耐摩擦、热疲劳性改善等特性
    碳碳复合材料
    具有尺寸稳定、抗氧化、耐烧灼等特性
    碳纤维行业特征
    中国碳纤维行业具有下游应用广泛、国产化水平较低、受到宏观政策支持等特征。
    碳纤维在风电设备/体育休闲/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需求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此处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举例,其中按2021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占比来说,风电设备和体育休闲占据前两位,但由于航天航空碳纤维材料的技术要求标准及产品单价成本更高,在加总后的产品需求总金额统计中独占鳌头。随着碳纤维在部分品牌汽车轻量化过程中的出现,庞大的汽车需求市场也将成为未来碳纤维应用的重要领域
    下游应用广泛
    大部分高性能原材料仍依赖进口
    从技术层面来说,中国碳纤维技术与日德美等国相比起步相对较晚,在核心技术和产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出口需求量较小,部分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仍依赖进口;从市场格局层面来说,碳纤维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且日美德企业垄断局势明显,美国赫氏、德国西格里、日本三菱三家企业瓜分了大丝束碳纤维全球市场共98%的份额,而小丝束碳纤维49%的产能也由日本的三家龙头企业东丽、东邦、三菱所贡献
    国产化水平较低
    中国碳纤维市场需求大,且在关键领域受到日本等国家的原料制裁,因此国家需要从政策侧推进其产量和技术的增长
    在十四五规划中,从大方向上指出攻关碳纤维等基础材料的技术对于国家需求的紧迫性,而后又发布多项指导性政策明确我国的碳纤维发展应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高效低成本生产两手抓,同时指出碳纤维对于风电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意义
    受到宏观政策支持
    碳纤维发展历程
    目前为止,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之前,行业处于萌芽期,技术攻坚遇到瓶颈,难以推进产量和质量的提升;2000年至2018年,行业处于启动期,受到国家重视和关键科研人员的带头,在技术上有了质的突破,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企业;2018年之后,我国陆续突破了多项碳纤维相关的关键技术,预计能够实现产量的规模化,逐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行业利润的提升。
    萌芽期 1965-199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验证PAN基碳纤维;1974年7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条碳纤维生产线;70年代到21世纪到来之前,我国尝试了多次碳纤维质量和产量提升的方向研发,但均没有取得较突出的成就
    该阶段中国需要投入较多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于很多领域的支持力度不大;由于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各研发部门的纠纷也阻碍了我国碳纤维研发的速度
    启动期 2000-2018
    21世纪开始,由师昌绪院士牵头组织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创新;2010年-2014年期间,我国碳纤维产能从6445吨增至15000吨,产量也实现了巨大飞跃;
    该阶段在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及科研人员努力下,碳纤维的产能、产量都有了巨大提升,涌现出了中复神鹰、光威复材等产能千吨以上的企业,但由于单条线产能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整个行业依旧挣扎在盈利的及格线上
    高速发展期 2019-
    19年开始,下游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激增,同时受到国际疫情环境及碳纤维行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碳纤维产业需求增长推动整个行业的前进
    该阶段下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国产技术被形势倒逼发展,在SYT49-24K(T700级)、CCF700G等多项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在该阶段有望实现碳纤维技术的低成本大批量生产
    碳纤维产业链分析
    我国碳纤维产业上游参与者主要为丙烯腈供应商(宝丰能源、石油化工等企业)和碳纤维原丝供应商(吉林化纤、光威复合材料等企业);中游参与者为碳纤维及相关复合材料生产商,龙头企业包括国外的东丽、三菱以及国内的中简科技、中复神鹰等企业;下游参与者涉及风电叶片、体育休闲、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广泛,需求量巨大。
    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主要受到一些前端技术的限制,导致核心原料仍依赖进口,不过在2022年,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复神鹰、光威复材等企业实现SYT49-24K(T700级)、CCF700G等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进展,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碳纤维产业自给的可能性;在产能增长方面,多个万吨级别项目启动,为中国碳纤维产品供给提供保障;同时,多家企业开始利用规模化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从产量上看,我国国产化趋势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据2021年的中国碳纤维需求来源统计,国产份额已达到46.9%。近年来,碳纤维的国产份额持续增长,从2008年2.4%的国产份额,碳纤维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到2017年的31.5%,2021年的46.9%,如今,我国已达成接近一半的碳纤维自给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中国碳纤维企业应保持产能增长趋势,同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全力推动碳纤维国产化趋势。
    产业链上游
    上游厂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上游厂商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兰州蓝星纤维有限公司
    产业链中游
    中游厂商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格里特种石墨(上海)有限公司
    三菱化学控股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天宜上佳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赫氏(天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帝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东丽合成纤维(南通)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渠道端
    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
    尤尼克斯(上海)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美利达自行车(中国)有限公司
    广州达亿瓦文体用品有限公司
    渠道端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铖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从原材料类型来看,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中国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占比高达91%,表明丙烯腈是碳纤维原丝最主要的原材料。中国丙烯腈供应充足,2019年,中国丙烯腈产能约22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30%左右。在材料供应方面,中国的丙烯腈已全面国产替代进口,且部分产品已走出国门,实现产品出口。江苏斯尔邦、上海东营石化、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中化、抚顺石化等大型石油化工集团均可提供高质量、高纯度的丙烯腈产品。
    从对中下游的影响价值来看,原丝制备是碳纤维制备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碳纤维的生产成本,且决定了碳纤维品质的高低,业界认为碳纤维90%的性能取决于原丝,原丝品质不佳在后续加工中很难消除,因此拥有高品质原丝的生产技术对生产厂家来说尤为重要。从成本上看,碳纤维生产企业多通过布局碳纤维原丝生产来降低其原材料成本,因而均具备碳纤维原丝的生产能力。但绝大多数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仅为自用用途,仅吉林化纤旗下的吉林碳谷对外销售,其是全球唯一对外销售碳纤维原丝的企业,因而其溢价能力高,处于碳纤维产业链话语权顶端。但受下游碳纤维碳价格已趋于稳定影响及其利润处于低位(中国碳纤维产能低,但其前期设备投资高,且设备工艺技术更新换代快,需频繁进行设备投资,因而其利润微薄,处于制造成本微利状态)影响,中国碳纤维原丝的涨价空间有限,其利润空间基本位于3,000-9,000元区间
    产业链中游说明
    行业集中度上来说,日美德等国家研发较早,产量和技术仍占据领先地位,全球碳纤维产能相对集中, 2021年产能CR3和CR5分别为44%和 58%;中国碳纤维企业数量较少,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2021年产能CR3 和 CR5 分别高达 60%和 79% ,相较国际格局集中度更高。从盈利因素上考量,根据在碳纤维头部企业工作15年的专家表示,综合碳纤维原丝、碳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本分析,可知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和天然气,电气费用在全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占比均处于较高位置。因此,选择具备电费与天然气费优势的建厂地点是有效降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当前主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厂家新建工厂呈现明显往西北地区偏移的主要原因。
    产业链下游说明
    从需求上看,现状下玻璃纤维在主梁叶片的原料供给上仍占主要地位,但碳纤维性能在大型叶片的应用上拥有绝对优势。根据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数据,在2021年,10 MW以上机型 100%使用碳纤维主梁,而七十米及以上的叶片对碳纤维的需求也超过了50%。从近期招标数据来看,未来三到五年主力机型将会是 4-6MW,160 米以上的产能将会有较大需求,140 米以下的产能占比将会逐渐降低,100 米以下的产能将会面临出清淘汰,因此,碳纤维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将是必然趋势。从未来趋势上看,当前的碳纤维产能增长趋势较为乐观,2021 年中国碳纤维产能为 6.34 万吨, 去除折算产能 1 万吨,仍有 5.34 万吨扎实产能。相较 2020 年 3.62 万吨运行产能, 同比增长 47.72%。照此增长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有望通过国产化解决很大一部分碳纤维供不应求的问题。
    从应用场景看, 2021年,全球体育休闲领域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85万吨,其中钓鱼竿占比35.14%,需求量最大,高尔夫和自行车的需求量紧随其后。疫情之下,群体运动的碳纤维器材需求量,如曲棍球杆、滑雪杆等,有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个人体育休闲的器材包括高尔夫球杆,自行车及钓鱼竿等需求量反而上升。从市场体量上看,中国作为体育用品制造大国,在2021年体育休闲领域上的碳纤维用量为2.69万吨,约占全球使用量的94%。在 2016~2021 年间,中国在体育休闲领域碳纤维需求量稳步上涨, 复合增速达 12.53%。随着运动健康理念的普及以及人均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体育休闲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将保持长期平稳增长。
    从细分市场体量上看,虽然从应用需求量上看,航天航空在2021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量中仅排在第三位,但由于其行业中产品销售单价最高,综合考量下来,其销售收入达到了91.4亿美元,占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总收入的45.6%,排名第一。从需求趋势上看,对比2020年的数据,商用飞机占比锐减,主要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全球航空客运量急剧下降,2021年全球客运总量为23亿人次,相较疫情前2019年减少22亿人次;而相对地,由于工业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需求量的同步增长,无人机的占比相较2020年增长了16.4%。
    碳纤维行业规模
    2016-2019年,由于各下游领域的需求尚少,我国碳纤维市场规模缓慢增长;自2020年开始,风电叶片、航空、体育休闲等领域的轻量化需求大规模爆发,拉动我国碳纤维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0年-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CAGR将达到21%,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近27亿美元。
    碳纤维市场规模增长主要有两大动力因素,其一,随着多个行业的产品到达了一个需要进行轻量化的转折点,碳纤维凭借其质量轻、高强度、抗腐蚀等优良特性成为了多领域产品优化的原料选择,以航天飞机为例,其每减重1kg将能够带来近10万美元的经济效应,同时,减重能够增强其多项特性,降低其维护成本;其二,随着碳纤维规模化生产实现,未来碳纤维成本将显著降低:以风电叶片为例,据中国经济报分析,当碳纤维成本降到80元至100元/公斤水平时,碳纤维在叶片领域的大规模利用场景将被完全打开。
    由于碳纤维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众多,且成本均价难以一一测算,因此选择选取风电叶片领域的应用规模进行深入测算,再根据其历史占比及行业预测推演出碳纤维市场完整规模。未来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被需求拉动持续增长,同时国产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我国碳纤维国产化率已从2008年的2.4%增长至2021年的46.9%,预计随着中复神鹰等企业对于碳纤维关键技术研发的持续突破,我国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将不断加速。
    2016年-2025年碳纤维行业的市场规模
    *注释:碳纤维行业市场规模=碳纤维在风电叶片领域应用规模/风电叶片领域应用占碳纤维总量比重
    奥赛碳纤维、百川盈孚、头豹研究院
    碳纤维政策梳理
    政策名称颁布主体生效日期影响政策内容政策解读政策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21-039宏观层面指导要求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碳纤维等基础材料的核心技术宏观政策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倾斜,因此该纲要的提出指明了我国工业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核心技术空白问题,帮助碳纤维等基础材料的技术创新需求被看到指导性政策
    2021 年吉林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指南吉林省吉林市科技局2021-035为了促进吉林市大丝束碳纤维的推广应用,举办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大赛,建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创新专项并设置资助额度该政策是我国各级政府执行和落实中央决策的一个缩影,在人大会议等重要核心政策中提及的要点都在各级政府的落实中实际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鼓励性政策
    两部委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047提高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应用水平,实现高性能纤维关键技术突破和高效低成本生产,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修补及再利用技术提高生产应用水平能够帮助有效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提升其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在现今我国碳纤维行业国产化的大趋势下,该政策是提高我国国产碳纤维占有率的有效推手指导性政策
    关于印发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087指导性提出基础材料产品质量提升的要求,推进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政策对行业的鞭策和要求是一个行业能够加速向上的重要动力,该《通知》通过明确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质量和技术的要求,给企业指明提升的方向规范类政策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能源局2022-088指导研发碳纤维风机叶片、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与安装试验技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风电叶片是碳纤维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尽快解决碳纤维的技术攻关能够有效帮助风电叶片减轻质量,提高功率,减小能耗,叶片对碳纤维的产量及技术要求的迫切性决定了该政策提出的必要性指导性政策
    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8部门联合发布2022-117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和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先进半导体材料和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标准研制,加强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发该政策旨在通过国家领头建设行业影响力工程,作为标杆带动其他企业创新,同时通过细化标准的制定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从标准端和企业端共同助力行业发展规范类政策
    碳纤维竞争格局
    从全国竞争格局上看,中国碳纤维行业目前受到技术限制生产较为集中,实际产量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头部企业当中,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碳纤维产量名单,宝荆碳材料、中复神鹰、恒神股份、吉林国兴、兰州蓝星五家企业被作为Top5企业展示。从国际格局上看,在运行产能维度,吉林化纤在2021年已达到1.6万吨,并有2.7吨的扩产计划即将落实,已经超越赫氏、三菱、东邦帝人等国际龙头企业,宝荆、恒神和新创碳谷等紧随其后。
    我国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碳纤维生产的技术壁垒较高,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第二,我国碳纤维产业起步晚,碳纤维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时间不到30年,能够将碳纤维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不多。
    在未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将会趋于垄断,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有限,行业内的其他竞争者很难追赶吉林化纤等企业的技术,且在国央企产能占比趋于90%的情况下,垄断局面已经初现雏形。但同时,竞争者也会不断增加,随着行业整体技术的成熟、规模效应的出现,该行业的盈利能力将会不断增强。同时,我国碳纤维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众多,需求量巨大,2021年仅仅应用于风电叶片领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就达到34615吨,而我国的碳纤维总需求更是接近10万吨,如此大的需求量将会吸引更多企业入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
    上市公司速览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688295)
    总市值
    378.99亿元
    营收规模
    86,269.48万元
    同比增长(%)
    126.39
    毛利率(%)
    45.45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00699)
    总市值
    318.53亿元
    营收规模
    194,029.99万元
    同比增长(%)
    -1.14
    毛利率(%)
    52.56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777)
    总市值
    228.97亿元
    营收规模
    51,923.47万元
    同比增长(%)
    72.80
    毛利率(%)
    74.28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516)
    总市值
    265.31亿元
    营收规模
    114,901.82万元
    同比增长(%)
    23.50
    毛利率(%)
    27.55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002297)
    总市值
    46.54亿元
    营收规模
    29,328.10万元
    同比增长(%)
    24.91
    毛利率(%)
    25.27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0143)
    总市值
    251.11亿元
    营收规模
    4,019,862.32万元
    同比增长(%)
    14.65
    毛利率(%)
    16.62
    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006)
    总市值
    116.84亿元
    营收规模
    130,780.17万元
    同比增长(%)
    8.74
    毛利率(%)
    28.57
    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002171)
    总市值
    103.56亿元
    营收规模
    2,057,084.98万元
    同比增长(%)
    19.23
    毛利率(%)
    5.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600019)
    总市值
    1498.25亿元
    营收规模
    8,626,072.52万元
    同比增长(%)
    3.78
    毛利率(%)
    9.5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080)
    总市值
    373.38亿元
    营收规模
    466,174.73万元
    同比增长(%)
    15.89
    毛利率(%)
    29.81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88)
    总市值
    366.10亿元
    营收规模
    5,777,856.10万元
    同比增长(%)
    -6.60
    毛利率(%)
    11.27
    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690)
    总市值
    28.59亿元
    营收规模
    71,030.98万元
    同比增长(%)
    -5.40
    毛利率(%)
    19.14
    碳纤维代表企业分析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699】
    企业状态
    开业
    注册资本
    51835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威海市
    行业
    批发业
    法人
    卢钊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1000166734784G
    企业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1992-02-05
    经营范围
    高性能纤维、织物、预浸材料、各类复合材料制品、工装模具、航空地面设备、后勤保障装备和成套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机械加工业务;技术开发与咨询,备案范围内的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A股
    品牌名称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0.70.840.780.641.10.91.151.16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54.739737.041933.871634.904918.375220.199920.013420.048123.279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1819-6.213515.936416.636849.868243.627825.770523.357423.247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10.6667-31.5321245.734413.010618.990158.761838.559822.9831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143.2437268.2563305.6806296.4427242.7676223.3251126.408941.976645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1.17641.60872.06792.35277.54836.3825.73455.58194.33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41.60.740.071.13640.63991.4531.84372.308
    毛利率(%)44.374445.030651.901360.96949.434346.711348.007249.8077
    流动负债/总负债(%)81.019566.194263.505665.851149.15353.820858.193554.71658.65
    速动比率0.96451.19171.60891.88993.77044.22555.03314.85243.796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3.41572.662710.13539.95748.874411.136113.64214.710614.859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107.167-13.628214.032-14.0822-14.3937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89.3145-35.8749-41.7526-26.8968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6.185.0515.6815.1912.8513.9117.4318.51
    基本每股收益(元)0.270.180.640.720.771.021.011.241.46
    净利率(%)14.774910.891132.478331.468524.984927.617530.425930.287529.0026
    总资产周转率(次)0.23120.24450.31210.31640.35520.40320.44840.48570.511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447.1759-46.4975-31.5346-42.1249-32.0804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0.36672.68162.68162.68164.33324.4282.92592.94422.9501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227.0577218.5129173.2435200.1891132.304391.270996.35298.860487
    营业总收入(元)4.99亿4.68亿5.43亿6.33亿9.49亿13.64亿17.15亿21.16亿26.07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00440.00450.64111.35491.59072.23632.18422.89443.812
    稀释每股收益(元)0.270.180.640.720.771.021.011.241.46
    归属净利润(元)7451.65万5101.99万1.76亿1.99亿2.37亿3.77亿5.22亿6.42亿7.58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250.140.430.650.660.770.881.091.37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41.60.740.071.13640.63991.4531.84372.308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1、经验优势光威复材拥有近二十年的碳纤维产业发展背景及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经验,曾成功研发出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化碳纤维产品,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产品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2、产业链布局优势光威复材的业务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有利于其对行业整体有较为全面的认知,能够系统性地展开行业研究,同时具备较全面的综合技术能力。
    3、研发平台优势光威复材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曾主持制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2011年)以及碳纤维预浸料(2013年)等多项国家标准,同时拥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项目,多层次的研发平台优势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光威复材企业2021年报、光威复材官网、头豹研究院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688295】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90000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连云港市
    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法人
    张国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7007849886428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2006-03-02
    经营范围
    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承接相关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或禁止经营的商品及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科创板
    品牌名称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820192020202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74.06242.55655.54866.831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4.79528.236120.444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720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0.4661.240.6140.559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050.060.290.38
    毛利率(%)
    流动负债/总负债(%)60.56555.86344.9949.776
    速动比率0.351.1020.5570.435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2.4745.1339.486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基本每股收益(元)-0.070.060.140.35
    净利率(%)-7.94946.316.011823.7525
    总资产周转率(次)0.3930.3210.399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0.06340.0634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514148
    营业总收入(元)3.08亿4.15亿5.32亿11.73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11470.4355
    稀释每股收益(元)-0.070.060.140.35
    归属净利润(元)-24479863.732615.11万8523.18万2.79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140.010.110.32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050.060.290.38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中复神鹰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研发,突破了超大容量聚合、干喷湿纺纺丝、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等核心技术工艺,并建成了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
    2、成本优势生产成本方面,干喷湿纺工艺纺丝速度快、碳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相比于湿法工艺在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方面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兼具高性能和低成本特点。同时,中复神鹰的产能及产量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化生产优势进一步降低了产品单位成本。
    赛奥碳纤维技术、中复神鹰招股书、中复神鹰官网、头豹研究院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77】
    企业状态
    存续
    注册资本
    43957.4787万人民币
    企业总部
    常州市
    行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法人
    杨永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20400674857975P
    企业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时间
    2008-04-28
    经营范围
    高性能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股票类型
    A股
    品牌名称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指标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0.160.560.580.771.181.210.911.04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资产负债率(%)31.541122.844421.744823.28428.802632.737518.636912.7311.024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5.8583125.962210.404212.39725.751710.279566.13675.719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87.5685268.14321.464694.22549.148713.36270.0864
    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实际税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423.38227.4019183.2621231.422235.525172.753159.8863142.2812182
    预收款/营业收入
    流动比率1.81772.39574.59524.97193.07011.97812.57655.29896.62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04-0.030.130.070.390.50.28350.74450.657
    毛利率(%)21.687550.266765.647267.936177.728779.608282.353783.889
    流动负债/总负债(%)72.681278.672865.698742.524543.64752.913878.263865.008563.75
    速动比率1.02331.63574.23584.58732.54421.6672.16484.74966.366
    摊薄总资产收益率(%)-2.48484.785913.162111.534717.63214.520312.737918.138714.034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350.256369.695540.7429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249.7707151.931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4.086.5817.4714.9424.0721.0516.5821.51
    基本每股收益(元)-0.030.060.170.160.310.330.360.580.5
    净利率(%)-32.130621.082834.348637.789765.301756.679958.264259.649448.8757
    总资产周转率(次)0.07730.2270.38320.30520.270.25620.21860.30410.287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7292.3273187.1182165.1305
    每股净资产(元)
    每股公积金(元)0.19810.19810.11550.42680.42680.4268
    扣非净利润(元)
    存货周转天数(天)599.1013302.4194162.6972123.9072165.3652137.1481168.8714158.5135107
    营业总收入(元)2109.23万6029.41万1.36亿1.50亿1.69亿2.13亿2.34亿3.90亿4.12亿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0.3594-0.30230.05860.11490.37090.67220.91231.36611.7139
    稀释每股收益(元)-0.030.060.170.160.310.330.360.580.5
    归属净利润(元)-6777082.91271.17万4679.71万5684.19万1.10亿1.21亿1.37亿2.32亿2.01亿
    扣非每股收益(元)-0.09-0.030.180.140.270.290.330.540.47
    毛利润(元)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0.04-0.030.130.070.390.50.28350.74450.657
    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优势
    1、人才优势拥有稳定的自主培养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团队,由中国的碳纤维行业领军人物杨永岗、温月芳等带队并担任公司实际控制人,团队曾获得国家“航空高性能碳纤维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个荣誉称号。
    2、技术优势中简科技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内率先完成高强和高模碳纤维理论研究和工程化实践的单位,在碳纤维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品工程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核心硬件设备完全由公司自主设计和国内制造,拥有很高的自主可控性。
    中简科技企业2021年报、头豹研究院
    [1]
    知网
    [2]
    知网
    [3]
    赛奥碳纤维技术、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7]
    企业年报、choice数据导出
    [8]
    企业年报、choice数据导出
    正在加载...
    提示信息

    头豹的程序员小GG强烈建议您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以获得最佳用户体验。